“陛下,這個千里鏡的確神奇無比,若是用於戰場,必然可以提前發現敵人的行蹤,實乃偵查利器也!”
作為武將,王賁第一反應就是這東西非常具有軍事價值。
秦始皇點點頭說:“通武侯所言不錯,不過此事還得詢問少師,如此神奇之物恐怕又是一件仙家器物,製作必然費時費力!”
“陛下,此物雖然神奇,但卻並非仙家手段,而是臣根據墨經揣摩研製出來,需要用到純淨的水晶寶石,製作也的確費時費力,不過眼下城外的玻璃廠已經能夠批次製作,臣已經安排湯廷在加緊製作,等到明年征討西域就可以給軍營的主要將領和伺候裝備,同時臣也一直在讓工匠製作看的更遠的產品,只不過看的越遠鏡筒就會越大越長,不便於攜帶,而且製作難度也增加數倍甚至數十倍……”陳旭在旁邊笑著解釋。
“無妨,等朕巡遊回咸陽,讓少府撥錢款給玻璃廠,讓他們儘快研製出來看得更遠的千里鏡,同時這種能看十餘里的千里鏡也要大量製造,將來必然會有大用,有了如此觀測利器,征服西域必然會事半功倍……”
秦始皇很是感慨的搖頭:“朕沒想到墨子的理論竟然還能讓愛卿受到啟發研製出這麼神奇的物品,以前看來還是小覷了墨家門徒!”
“陛下說的是,臣以前說過,先賢諸子皆都是有大智慧之人,墨家雖然治國理論偏頗,但許多研究深得科學理念,與臣在天書中學到的許多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百家理論有若一大片果園,我等身在其中,只需要去仔細辨別品嚐,總能得到各種不同的美味,而且還可以如同臣在封地上的果園一般,採用扦插嫁接之術將其改良發展,以後必然會獲得豐碩的收穫!”陳旭笑著拱手。
“愛卿言之有理,朕以前只是不喜墨家那些治國理論和規矩,但沒想到墨家理論竟然暗合仙道法術,等朕這次回去之後就下發諭令,將百家先賢的書籍都儘快整理審編之後刊印出來通傳天下!”
“陛下聖明!”陳旭忍不住欣喜的拍馬屁。
如今書局經過一年多的發展,百家門徒整理的詩書經義已經達到上百部,不過因為理念衝突,許多書整理好了還一直放在文學院的倉庫之中,陳旭在沒有得到皇帝的許可之前,也不想貿然都刊印出來,一是經費不足,二是害怕引起皇帝的不滿,三是也擔心引起諸生和李斯為首的法家門徒更加劇烈的衝突,在眼下主要改革律法和發展民生的階段,沒有必要使勁兒去戳李斯的痛處,不然鬧大了不太好收拾。
但今天,借望遠鏡的機會闡釋墨經,秦始皇果然鬆口。
這幾乎也板上釘釘的表示,皇帝再無任何焚書的念頭。
潛移默化數年,陳旭也終於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保留諸子百家的理論和先賢典籍,對於華夏的傳承非常重要,而學術思想的自由也必然會因此傳承下去,讓華夏不在重複那條儒家治國的老路。
從泰山下來,在行轅歇息一夜,第二天一早,陳旭到始皇帝帳篷拜見辭行。
“沒有愛卿陪伴,朕去東海總有些惴惴不安!”
雖然不知道陳旭為何要突然離開不去東海,秦始皇也不敢細問,畢竟這是天機,但秦始皇心中依舊被陳旭弄的有些心慌意亂。
“陛下無憂,此去定然一切平安無虞,以前臣就和陛下說過,海外並無神山仙島,也並無長生不老的仙草,那侯生等人也只不過是在欺瞞陛下耳,但陛下畢竟和侯生盧生等方士有過三年之約,此去可以看看侯生等人如何回覆陛下,不過臣在臨行之前同樣有一份錦囊密書留給陛下……”
陳旭從衣袋裡面掏出一個絲綢製作的錦囊雙手恭恭敬敬遞給秦始皇。
“陛下,此去東海,如若侯生盧生等人向陛下敬獻一冊海外之書,陛下看過之後可以開啟臣的錦囊觀看密書,對照一下便知臣不曾欺瞞陛下,但如若侯生盧生等人不曾獻書,則萬萬不能開啟,否則天機一旦洩露,恐會給陛下帶來大難!”
秦始皇握著錦囊遲疑許久之後點頭,“朕一定會謹記愛卿的提醒!”
“那就好,臣今日離去會在咸陽恭候陛下歸來!”陳旭拱手行禮之後告退。
而行轅之中隨行的官員皆都滿頭霧水的看著陳旭帶著二十個少年在一群侍衛的護送下乘馬車離開不知去向,但看皇帝的表情,卻又沒有任何人敢上前詢問,包括蒙毅,嘴巴張了幾次還是忍住沒有開口。
而陳旭離開之後不久,皇帝的巡遊隊伍也拔營起行,在數千禁軍的護送下,數百輛馬車再次踏上巡遊之路,沿著新修的東方道迤邐往東而去。
……
“侯爺,您為何要和皇帝分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