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當初鬧的朝堂差點兒翻天,文武百官都跳出來反對,唯有跟隨去東南的一群人一個都沒有開口。
因為陳旭仙家弟子的身份那個時候許多人在心裡便已經確認了。
而陳旭得太乙仙尊夢授三卷天書的事情眼下在高層已經不是什麼秘密。
不然陳旭作為一個有名有姓的山野少年,身份來歷皆都清清楚楚,如果不是仙尊授書,那麼陳旭所作所為便無法解釋。
“凡事有因有果,趙高不死,蒙氏必有大難,而李斯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力和地位做了趙高的幫兇,如今趙高雖然已經無足輕重,但李斯仍舊還在秉持朝政,焉不知八年之後李斯不行矯詔之事,眼下朝堂之上百官公卿皆都認為皇帝春秋鼎盛,大秦必然安穩無虞能夠傳承萬世,但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儲君之事一天不明朗,大秦便其實一天都不會安穩,即便是我做的再多,一旦等陛下的死劫到來,大秦必然亂作一團,我們換一個立場來看,若是陛下殯天,即便是趙高李斯不矯詔扶持新君繼位,滿朝文武會支援哪位公子繼承大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扶蘇!”蒙毅和蒙恬幾乎同時開口。
“這只是你們想的,但你們可有權力推舉扶蘇登基,滿朝文武可都心服口服?”
蒙恬和蒙毅頓時語塞。
“陛下不曾立後,後宮數百位嬪妃,十多位公子,地位身份皆都平等,按照立長不立幼的傳統來說,立扶蘇公子在情理之中,但還有立嫡不立賢的倫理,後宮無後,嫡從何來,加之李斯為首的法家門徒秉持朝堂,扶蘇公子的秉性天下皆知,性情忠厚耿直,但他崇信儒學,儒法自古不兩立,李斯焉能推舉一個與自己理念不合的公子登基,這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既然後宮無嫡子,他大可以聯合許多王侯公卿推舉一位和他親近的公子登上皇帝寶座,蒙氏的力量能抗衡李斯乎?”
蒙毅和蒙恬臉色灰白的搖頭。
莫說是蒙恬和蒙毅,即便是加上馮去疾也斷然無法抗衡李斯,在沒有三省六部改制之前,馮去疾就是一個擺設,一般只是在陛下離開京師的時候幫忙維持朝堂運轉,並不具有真權實力,哪怕眼下三省六部改制,馮去疾執掌六部總理天下政務,但其實還是受制於李斯,因為李斯可以替皇帝批閱和稽核奏章,所有的詔令都必須經過李斯的手才能發出來,李斯已經有了行使部分皇權的力量,如果皇帝沒有立下太子或者遺囑,那麼立哪個公子當皇帝都是李斯說了算。
李斯在朝堂的威信和權力僅次於皇帝。
雖然搬到了趙高,但其實陳旭的改革也給自己留下了另一個無法破解的難題,那就是李斯的權力被無限放大到了可以掌控大秦未來的地步。
“還有,陛下對扶蘇公子也寄予厚望,雖然無有官職但卻一直在學習理政之術,而且許多重要的事情也是安排扶蘇在辦理,但為何陛下一直遲遲不願意立扶蘇為太子?”
“陛下心思難以揣摩!”蒙毅搖頭。
“非是難以揣摩,而是滿朝文武都開始怠倦朝政,開始墨守成規,開始安於享樂沒有去探究陛下的心思,如今我大秦採用郡縣制,而郡縣制的基礎是什麼……是法術治國,只有嚴格的律法和獎懲制度,各地郡縣官員才能循規蹈矩,而儒家與法家的衝突就在於此,儒家崇尚的是古禮,是分封諸侯,二位認為陛下會讓扶蘇公子繼承大統麼?”
“嘩啦~”蒙毅激動的站起來踢翻了自己的椅子,緊握著拳頭狠狠砸在茶桌上說:“某明白了,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啊!”
蒙恬此時也呆呆的看著陳旭,如同看一個妖怪。
陳旭幾句話,便將一切剖析的清晰而明白。
陳旭慢條斯理的開始喝茶,兩個大佬都不是蠢人,稍微提醒一下自然就明白。
一切皆都是因為扶蘇親近儒家學派造成的。
皇帝不喜歡儒家,李斯更加厭惡儒家的一套理論,這就導致了皇帝不會立扶蘇為太子,將來如果皇帝殯天而又沒有立下太子,李斯必然也會捨棄扶蘇改立其他公子,由此朝堂必然混亂。
喜歡帝國吃相請大家收藏:()帝國吃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