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法術十弊論雖然寫的內容很讓皇帝不高興,並且也在挑動秉持朝堂的法家門徒的敏感神經,但不可否認,這是一篇充滿了鬥志的檄文,目標直指維持大秦賴以強盛的根基……嚴苛的法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陳旭在專心看策論。
秦始皇一直在看著陳旭。
他想知道這篇讓他怒不可遏差點兒掀桌子的策論陳旭是什麼情緒。
但讓他倍感不解的是,陳旭臉上竟然慢慢露出了興奮的笑容。
“陛下,臣看完了!”陳旭恭恭敬敬把雜誌平放在案桌上。
“愛卿因何如此高興?”秦始皇迷惑不解。
“陛下,因為臣從百家論壇上看到一篇好文章,名曰法術十弊論,這是臣自從開辦這本雜誌以來看到過的最好的一篇策論,自然喜不自勝!”陳旭笑著回答。
秦始皇:……
難道朕領會錯了這篇策論?
秦始皇猶豫了一下再次拿起雜誌,決定把法術十弊論再看一遍,不過這次依然看的讓他生氣,一邊看眉毛鬍鬚情不自禁的抽搐,強忍著看了大半之後把雜誌放下來,努力的讓自己的情緒保持平靜的看著陳旭說:“愛卿,朕沒有從這篇策論中看出絲毫的好處來,反而越看讓朕越是生氣!”
“陛下生氣就對了!”陳旭依舊笑著拱手說。
秦始皇臉皮一抖,一口老血差點兒噴出來。
“陛下,管子有云:夫民別而聽之則愚,合而聽之則聖。陛下雖不絕百家之言,但百家門徒卻越來越無法進諫參與治國之策,陛下每日勤勉執政,但所聽之言皆是滿朝文武公卿的奏章,所行之事皆都是三省六部籌備好的事項,陛下是不是已經很久沒有召集百家名士上朝參辯論國策了?”陳旭拱手問。
秦始皇愣了一下緩緩點頭:“然,朝堂政務繁忙,加上諸生不再整日熙熙攘攘喧囂於市,朕已經許久不曾召見百家名士上朝辯論國策!”
“陛下曾問臣,與唐王比之若何?臣答武功陛下勝,文治唐王勝,陛下猶記乎?”
“然!”秦始皇再次點頭。
“唐王曾問魏徵: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魏徵答:兼聽則明,偏信則闇。唐王從諫如流,凡是遇到重大國策,必招各方賢士入宮奏對,雖然很多時候各方理念不一導致國策拖延,但唐王也因此得到天下臣民的讚頌與褒揚,很快賢名遠播,被異族萬邦共尊為天可汗……”
陳旭又開始即興發揮吹牛逼的特性。
反正唐王和魏徵是天書上的故事,真假對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用這兩個秦始皇感興趣的人物編一些真真假假的故事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何為天可汗?”一說到唐王李世民,秦始皇果然來了興趣。
“可汗,乃是西方之語,就是帝王之意,天可汗者,天下共主也。”
“天可汗……天下共主……”秦始皇眼中閃爍出一股明亮的光芒,情緒激動的站起來。
“陛下武功早已超越唐王,但文治略顯不足,如今大秦一統華夏,再無諸侯混戰,陛下也每日勤政,但天下百姓依舊熙熙攘攘,異域也無邦國朝賀,民眾談及陛下皆都誠惶誠恐,故而稱頌者寡。臣以前說起過,天下可馬上得之而不可馬上治之,如今陛下既已得天下,當要改變以前征服華夏之時的各種政策,有些不合時宜之法令,當廢則廢,當改則改,順天意,順天時,順民心,則天下必然大治也……”
陳旭指著皇帝方才沒有讀完的雜誌說:“這篇法術十弊論,陛下看過必然生氣,因此才召臣入宮奏對!”
“愛卿所言不錯!”因為陳旭東扯西拉幾句,秦始皇此時心情慢慢平靜下來,輕輕的點頭之後重新坐了下來。
“陛下既然生氣,那就說明這篇策論之中有讓陛下覺得不合心意之處!”
“然!”秦始皇微微點頭。
“所以臣才說這是好事!”陳旭再次滿臉笑容的拱手,“陛下,兼聽則明,偏信則闇。天下之理莫不如此,孫丕所列法術治國十條弊端,無論是在陛下還是在臣看來,其中許多皆都是在胡言亂語,法術治國是大勢所趨,豈能因為區區一篇文章便能動搖?但若是沒有這篇策論,陛下整日忙碌朝堂政事,必然不知道民間還有對陛下行法術治國有如此抱怨者!”
“的確如此,但我大秦借法術之利而威凌華夏,豈能廢強國之本,此孫丕竟然敢在雜誌上如此編造誹謗定國之策,其言可恨,其心可誅,平日這些言論無人敢在大庭廣眾之下宣揚,如若出現,必然會被拘拿問罪,但眼下這般堂而皇之登載於百家論壇的雜誌上,閱讀者甚眾,朕擔心引起更多人附和,導致廢止法術者群情洶洶而起……”秦始皇臉上現出一絲擔憂之色。
喜歡帝國吃相請大家收藏:()帝國吃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