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爺,侯爺~~”
遠處一匹快馬疾馳而來,很快衝到田邊,麻桿滿臉興奮的從馬上跳了下來。
陳旭甩了幾下滿手的溼泥站起來滿臉不爽的說:“別讓馬把我的胡椒苗吃了,何事這般興奮?”
麻桿趕緊把馬拉著往後退了一丈遠才激動的說:“侯爺,我們找到了一種製作軸承的好方法,裝好之後彈珠再也不會掉出來了!”
“真的?”陳旭頓時也激動起來。
“真的真的,一個工匠偶然發現的方法,竟然可以把大小合適的鋼彈子剛好裝進內外套環之中,轉動的時候竟然沒有絲毫間隙……”
“走,去工廠看看!”陳旭把手裡的鐵鏟遞給旁邊一個家僕,然後在水塘裡把手洗乾淨之後翻身上馬,帶著幾個侍衛跟著麻桿去工廠。
眼下的試驗工廠和以前已經有了很大的區別,管理依舊嚴格,但裡面規劃的更加井井有條,除開打鐵坊和鍊鐵廠之外,多出來一個玻璃廠和一個軸承廠,還多了一個綜合實驗室。
玻璃廠已經開始大規模的製作玻璃器皿,杯碗盞碟和火燭油燈的燈罩,這些製作好的器物都會擺放到清河商店專門售賣,價格昂貴,比瓷器還貴,主要還是因為對於純淨石英砂的篩選目前存在很大難度,再就是所有的玻璃器皿都是採用蠟範法鑄造,效率低下不說成品率也不高。
即便是最簡單的平板玻璃,製造照樣困難,目前玻璃廠最大隻能夠澆築尺餘見方的玻璃,先用最細的泥漿自然平流成為平整泥範,然後充入石蠟合範,最後澆入融化的玻璃汁液,冷卻開範,因為冷熱不均或者保溫措施以及其他原因,一般十塊能夠成功四五塊的樣子,代價巨大,一個學徒帶一個幫工一天也就能夠成功做出來一兩塊,整個玻璃廠一共不到二十個學徒,光是滿足馬車廠的需求都不夠。
不過玻璃這種東西和瓷器一樣,屬於奢侈消費品,產量低可以價格賣高一些,而且也不是生活必需品,因此陳旭也並沒有特別在意,即便是做多了普通百姓還是消費不起,而且玻璃製品運輸困難,眼下銷售範圍也僅限於咸陽城,別處的清河商店都沒供貨,也供應不上。
綜合實驗室一個單獨的廠房,目的是把科學院研究的一些東西在這裡製造出來,比如改良的脫粒機和拉坯機都是在這裡首先製作出來的,而且還在改進和設計不同大小的水車和水磨,科學院的一群工匠幾乎一天到晚泡在裡面,叮叮噹噹敲打的聲音不斷傳出來,鏈條齒輪轉輪連桿等機械傳動都在這裡做研究。
陳旭來看過兩次,也指導過兩次,看起來很熱鬧,各種齒輪看起來有模有樣,但其實效果慘不忍睹,沒有深厚的幾何功底,沒有拋物線理論,沒有精密的加工儀器和車床,齒輪製造出來也只是看起來像而已,兩個用同樣的模範鑄造出來的齒輪之間配合都會出現極大的誤差,也就是說輪齒的大小和距離無法做到完全一樣。
至於腳踏車,陳旭已經短時間內不報太大希望了。
至少透過一根鏈條讓大小兩個不同的齒輪完美無誤的聯動不出現錯誤,這個難度不是一般的大,遠遠超出了這個時代的工業設計和製造能力,光是一根鏈條就足足折磨的一群工匠嗷嗷叫,幾個負責鏈條的工匠面前的工作臺上,擺滿了各種大大小小的鐵片、插銷和滾軸等東西,一點到晚紅著眼睛坐在桌前叮叮噹噹的敲打。
不是為了陳旭那一萬錢的獎勵。
而是這些人都已經陷入了對於齒輪和鏈條這些高階機械裝置的狂熱之中。
這是另一番天地。
一番和以往所見完全不同的機械天地。
有了合格的齒輪,有了緊密的鏈條,有了轉動靈活的軸承,有了眼下製造出來的一些簡單的加工機械裝置,一個機器工業的大門似乎已經開始敞開,因為這些東西一旦研究成功,必然會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為大秦最頂級的一群工匠,他們的眼光自然看的更深更遠。
軸承工廠內,有上百個工匠學徒和幫工,分成十多個小組各自在進行不同的工作。
鋼珠篩選、拋光,套環的挑選、打磨、拋光,最後組裝測試,所有的步驟都完全是手工一樣一樣的完成,而且還不能有絲毫的馬虎。
因為軸承屬於精密部件,內外套環之間必須打磨的非常光滑,鋼珠也必須挑選出直徑大小一模一樣的而且還要保證足夠圓整不能有任何瑕疵,不然一旦製造出來的必然不合格,用不了多久就要壞。
一副鋼鐵軸承價值不菲,如果三天兩頭壞導致馬車在路上拋錨趴窩,必然嚴重影響出行和貨物運輸,無法提高效率那還不如用原始的車輪。
鋼鐵機械工業代表的是進步而不是倒退。
因此陳旭對於軸承廠的要求很高。
其中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些軸承大部分都是王侯公卿和富豪商賈買去用了。
質量不好影響他仙家弟子的聲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侯爺來了!”
看見陳旭在麻桿的陪同下走進工廠,忙碌的工匠學徒幫工都趕緊放下手裡的工作站好行禮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