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和秦始皇走來走去的嘀咕,陳旭提著的一顆心也放了下來。
分封諸位皇子,可以說是平息大秦將來隱患的一個巨大步驟,分封國內,陳旭沒去想過,畢竟郡縣制相對於諸侯分治來說的確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與大秦同時代的歐洲,羅馬盛極之時一統歐洲大陸,但正是因為分封制度,導致歐洲很快又分崩離析,本有議會這種超前的政治體制,但卻還是沒有發展成為華夏這種數千年大一統的格局,因此混亂了足足數千年,期間許多優秀的文明種族在混亂的戰火中湮滅無形,而華夏卻因此得以傳承下來,成為唯一一個文明傳承沒有斷絕的古老國度。
但若是不分封,大秦皇族的力量便猶若一根獨苗得不到支撐,全靠皇帝的掌控以及臣子的輔佐,皇帝霸道還好,但若是皇帝軟弱,文武大臣必有心懷不軌者,叛亂一起帝國瞬間就會風雨飄搖。
而讓秦始皇把自己的這些兒子都分封出去,既是救他們的命,也是加強徵服之地和大秦的緊密聯絡。
一旦國內有任何反叛舉動,至少這些分封的諸侯王不會坐視不理自己的老窩被外姓霸佔了,必然會群起而攻之。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種事神仙也阻擋不了。
至於大秦能夠堅持多久?
陳旭不會去考慮,也考慮不了那麼遠,任何事情都有自身的發展規律
但從眼下來看,一國兩制才是最好的方法。
“最好是把胡亥這個禍害也分封出去,分到海南島或者爪哇島,把李斯這個反骨仔也一併帶去,讓他們兩個在孤島上搞基。”陳旭在心裡默默唸叨。
“愛卿,若是朕現在就開始征討西域,可有良策?”
理解到陳旭這種分封的好處,秦始皇猛然間就按捺不住心中的猛虎了,似乎迫不及待的想要把自己的一群兒子安排妥當。
畢竟陳旭說的對,自己身為皇帝,一群兒子皆都無權無勢連一個郡縣官員都不如,這有損天家威嚴,國內無法安排,安排到國外就是唯一的方法,這也讓他心中堵了許久的塊壘突然就開始消融。
“陛下,對於征戰臣不太懂,羌戎比之匈胡更加勢大,而且所處的地勢貧瘠遼闊,若想用精銳馬卒突襲之法恐難奏效,一旦深入其地,地形不熟補給困難,加上羌戎諸胡襲擾可能會導致大量將士傷亡,最主要的是眼下我們對羌戎所居之地的情形一無所知,軍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因此臣建議陛下勿要操之過急,可以先暗中派人跟隨一些來往於西域諸地的商隊打聽西域的情況,同時也可以暗中宣傳我大秦即將派遣大軍征討西域,陛下兩次征伐匈胡,如今大秦馬卒的悍勇定然早已流傳的天下皆知,一些小部族必然恐懼派遣使者前來咸陽乞求歸服,至於月氏這種大部族,可以用計先探知其族內的動向!”
“如何探之?”
“陛下,去歲陰山侯攻破匈奴王庭,斬頭曼單于,俘其妻子,但匈奴因受月氏、東胡和我大秦的三面擠壓,為了求得生存之地,必然會質其子於月氏,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藉口,陛下只需要派遣使者手持諭令前去月氏,要求月氏王交出匈奴王子和逃散投奔而去的匈奴貴族……”
“若是月氏人交,則說明月氏害怕我大秦,可以威逼利誘讓其臣服,若是不交,則就可以策劃一次機會征討,務求一擊而勝將其打怕,然後強收其地,冊封一位公子掌控,然後組建奴兵輔以大軍四面征討,數年下來西域必然收入陛下囊中……”
眼下大秦國強民弱,民生疾苦交困,非是最好的征伐時間。
但秦始皇知道了西域之外還有另一番天地,必然不會置之不理,他要實現陳旭所言的帝王之道,就需要不斷的開拓進取。
但面對西域和西方諸國,大秦心有餘而力不足,強行採用郡縣制並不是良策,因此陳旭提出的分封諸位皇子的建議剛好可以化解這個難題,因此秦始皇便特別上心,拉著陳旭在紫宸殿足足聊了一個時辰,茶水喝了兩大壺。
巳時末,陳旭從皇宮出來。
一邊走路一邊不斷的摸著肚皮打著茶水嗝。
他感覺肚皮都在晃盪。
但今日收效顯著,只要大秦按照他的計劃慢慢發展下去,十數年之後,大秦自然又是另一番不亞於盛唐的繁華盛世。
喜歡帝國吃相請大家收藏:()帝國吃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