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爺,雖然我不懂造車,但滿大街都是二輪馬車不見四輪馬車,非是不為,而是不能也,眼下我們的馬車都是在路上沿車轍前行,四輪馬車直行無妨,一旦遇到轉彎前後輪子就會被卡在車轍之中轉不過去,極其容易側翻甚至把車輪夾壞……”趙擎心翼翼的指著黑板上的馬車。
“侯爺,趙主管的不錯,四輪馬車沒辦法轉彎,不實用!”孫叔炅跟著點頭了。
陳旭臉皮不由自主的使勁兒跳了幾下,他剛才只想起了公交車這個創意,竟然忽略了車轍的問題。
因為這是秦朝,路上都是鋪的泥土,長日久的車輪碾壓形成了兩道平行的車轍,因此所有馬車在路上跑的時候,兩個輪子都是落在車轍之中,因為六國的馬車車輪之間的寬度不一致,導致馬車出國之後車轍寬度不一樣,行路不方便而且極其容易損壞車輪,於是秦始皇大手一揮:統一一哈。
於是便車同軌了!
眼下要解決四輪馬車的問題有兩個方法,一是把城內的路都鋪成水泥路,這樣沒有車轍便可以隨便跑,自然沒有了轉彎的問題,還有一種是和汽車一樣,整一個前後輪可以分開轉動的懸掛式底盤,這樣前後輪之間可以靈活轉向。
但這兩種方法都不容易解決,要把咸陽城的道路都鋪成水泥路,恐怕消耗的水泥比造十座渭河大橋消耗的水泥還多,全部鋪完估計有數百里,眼下不水泥供應不上,即便是供應上了要鋪完起碼要幾個月時間,等不起。
那麼就只能採用第二種方法,四輪馬車採用懸掛式底盤。
而懸掛底盤……陳旭感覺心裡一點兒譜都沒有,懸掛底盤以前聽到,但具體怎麼懸掛的完全雙眼一抹黑。
不過貌似以後想要大力發展陸路貨運,四輪馬車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因垂是可以先研究一下懸掛式底盤,因為不管水泥路也好還是車轍路也好,靈活的轉向都是未來車輛發展的必然條件。
既然四輪馬車不逾制,陳旭便沒有了太多擔心,讓趙擎繼續去找擅長製作馬車的工匠,而自己則拿著粉筆開始在黑板上研究懸掛系統。
半個時辰之後,趙擎滿頭大汗的找回來四個匠工,還有一個身穿六品官袍的中年官員。
“侯爺,這幾位就是少府負責打造馬車的造車長和匠工,經驗豐富,您儘管吩咐便是!”
“多謝趙主管,你自去忙,我與他們商量便是!”
“是,屬下告退!”趙擎拱手離去,留下一個官員和四個匠工恭恭敬敬的看著陳旭。
陳旭也不囉嗦了,把自己要打造四輪馬車的事情了一遍,五個人比方才趙擎和孫叔炅的反應更加激動,一起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一樣。
“侯爺,四輪馬車在城內沒辦法行駛!”造車長一口否決,四個匠工也一起點頭表示嚴重同意領導的法。
“我知道,眼下就是因為轉彎的問題,你們來看,我設計了一個懸掛式的車架……”
陳旭指著自己耗死了幾萬個腦細胞才畫出來的一個轉向裝置,其實就是和手扶拖拉機差不多的一個結構,後車架承受主車箱的重量,前後車體之間用一個可以轉動的『插』銷結構連線在一起,前輪和車轅連在一起構成轉向結構,因為動力是馬匹,所以也就不需要什麼剎車離合器之內的玩意兒,停車啟動全靠馬伕的的指揮。
隨著陳旭的解,造車長和四個匠工全都看得雙眼放光,陳旭完之後,造車長忍不住連連點頭:“妙妙~~,侯爺學究人充滿奇思妙想,這的確是一個轉彎的好方法,前後輪中間加上一個活動的裝置就不需要同時轉彎,這樣就不會被車轍別住無法轉動。”
“不錯不錯,侯爺的這個方法必然奏效!”
趙擎找來的造車長和四個匠工都是少府專門給皇宮內打造馬車的人手,無論是造車技術還是見識都不是普通匠工能比的,因此聽陳旭一番解,頓時茅塞頓開興奮起來。
到底,四輪馬車無論是載人還是載貨都比兩輪馬車要強大的多,不實用的唯一缺點就是轉彎問題,而這也是中國的四輪馬車沒有發展起來的原因,而四輪馬車靈活轉向功能也是轉變為汽車的必要途徑,最終都必須要攻克這個難關,眼下使用手扶拖拉機這種最簡單的轉向也只是一個過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