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丟下魚竿開啟信封,裡面是一份報紙和一封信。
信陳旭沒有看,而是先開啟報紙。
這是正式發行的第二份大秦都市報。
頭版的新聞實時板塊登載的有三條新聞。
第一條是皇帝在上巳節帶領文武百官祭拜太廟的同時釋出了征服河南的命令。
第二條是關於三省六部下屬各機構的說明和管理職務介紹。
第三條是皇帝邀請十多位名士上朝奏對商討國策,同時也對外正式釋出了撰史館、書局、工學院、農學院的籌備,主要篇幅就是詳細介紹這四個新籌辦的署衙的情況,而且也明確了這四個署衙要招收人員的資格。
陳旭一目十行的很快就把頭版的新聞看完。
這些東西都是他在離開咸陽之前就安排好的,而且也徵求過秦始皇的意見,皇帝對於報紙登載這些內容自然沒有任何猶豫,透過第一份報紙在咸陽銷售的火爆和因此引發的諸生踴躍交流和討論,也讓他看到了報紙這種東西的力量,有了報紙不斷的推波助瀾,朝堂之上的許多政策可以迅速的通傳到民間,比諭令的速度快百倍不止,甚至以後可以直接把諭令登載在報紙上,來往各地的商賈很快就會把諭令傳播到整個大秦。
撰史館和書局等署衙的籌建,必然會在天下士族中掀起一股狂瀾,讓那些整日無所事事而且還有抱負有理想的百家門徒都踴躍報名加入其中。
陳旭腦補了一下咸陽城如今的情況,一定是百家方士歡騰鼓舞的的情形,而這個情形也是他最希望看到的。
除開頭版的新聞,其他奇聞趣事和小說雜談,農耕種植的陳旭先都略過,直接翻到百家言論板塊。
百家言論這次登載的還是荀況的一篇文章,叫做《王制》,而除開荀子的這篇之外,還有一篇黃老學徒的文章,提倡輕徭薄賦和修生養息的理念。
黃老學術提倡的無為而治和如今的法家治國的理念有巨的衝突,而把這兩篇文章登載在一起,必然會引起民間的巨大爭論,而這種爭論也必然傳遞到朝堂之上。
這兩篇文章同樣是陳旭走之前安排好的,而這兩篇治國理念決然不同的策論,也在報館產生了巨大的爭論,不過陳旭力排眾議放了上去。
陳旭鬆了一口氣,看來陳平等人還是嚴格的按照他的安排在行事。
爭論不是目的,目的是借這種巨大的爭論將報紙這個新生事物更快的傳播開來,爭論的越是厲害,傳播的也就越是快速。
而在這兩篇文章的最後還有懸賞徵文,要求針對法家、儒家、黃老等不同學派的不同治國理念,向整個大秦徵集更加適合眼下大秦發展的治國方略,如果獲得透過就可以登載在後續的報紙之上通傳天下,並且還有一筆不菲的賞金,一等獎高達三千錢,二等獎也有一千錢,三等獎五百錢,這些文章最後都會呈送到皇帝的御案之上供皇帝閱覽。
而這條廣告也必然會讓熱心於宣揚各自治國理念的百家方士驚喜莫名。
同時也可以想象等這份報紙通傳到整個大秦之後會引起多麼巨大的震動。
陳旭坐在小河邊花了二十分鐘把這份報紙粗略的看了一遍,竟然在奇聞趣事版塊看到了上次面試時自己提出的幾個問題。
“問:一個人在沙灘上行走,為何回頭看不到自己的腳印?”
“問:人長壽的秘訣是什麼?”
“問:有一頭大象,不能殺死如何準確稱量出它的重量?”
“問:籠子裡雞兔共計00只,雞的腿數比兔的腿數少28條,問雞與兔各有幾隻?”
這些問題也都各自有懸賞,答對一道題目一百錢。
陳旭微微一笑把報紙疊好站起來,然後又開啟信。
信是陳平寫的,詳細說明了第二份報紙出來之後咸陽的情況,果然和陳旭猜測的差不多,百家方士群情激昂,當日,上萬份報紙不到一個時辰便哄搶一空,而且還有無數人湧到報館要求購買,就連無數商賈都上門請報館的主編責編甚至管事校吏吃飯飲宴,要求大量購買報紙,準備把大秦都市報透過商隊販賣到其他郡縣,因為第一份報紙雖然連續印刷售賣了十多天,數量達到兩萬份,但仍舊供不應求,聽說報紙在別的郡縣現在一份難求,價格已經被炒到上百錢,因此陳平只好讓工匠再次大量刻印活字增加印刷的速度和數量,奈何還是跟不上恐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