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焚書之舉臣以為不可,傳有倉頡造字,我華夏始有文字記載,歷經三皇五帝至今,傳承已過萬載,悠悠萬世方才鑄就我華夏如今之風華物茂,而歷代先賢觀日月星辰,涉山川大河,睹盛世興衰,品人間百態,嘔心瀝血終於編寫出諸多美不勝收的詩詞歌賦,教化出萬民尊禮守德,方有今日我華夏氣象!”
“陛下雄才大略體恤萬民疾苦,掃六合平八荒,十年苦戰方才讓天下歸一,此德澤被天地,必將開創我華夏萬世輝煌之基業,今天下安定,正是讓天下百姓收心之時,如若焚書,必將令天下士子寒心,以為陛下是數典忘祖之君!”
“臣以前與陛下奏對之時也曾提到,治民猶若治水,堵不如疏也,大秦三十六郡八百餘縣,兩千餘萬民,百家門徒無法計數,況且還有王孫貴族,富豪商賈,讀書識字之輩多如牛毛,藏書又何止百萬,更有戰亂躲避偏僻山野者,天下詩書又可焚燒的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而且書籍乃是人所做,熟讀百家典籍者不可盡數,盡皆記於腦海之中,今日燒,明日寫,難道還能把所有讀書人的腦袋也用法令禁錮起來?陛下可焚詩書,可禁筆墨,可拘拿違令者,但絕對無法堵住天下人之口,磨滅百家門徒之心!”
“況且眼下百家門徒齊聚咸陽,所來為何?其實皆是想用自己所學報效陛下,希望能夠為大秦之繁榮昌盛出一份力而已,只不過因為言論或偏頗,或偏激,或不合時宜,因此不能被陛下所用而已,這才整日在咸陽無所事事,開館講學,授徒傳教,目的也是想發揚各自的理論得到陛下的認可,因此陛下此令一出,只會讓百家門徒離心離德……”
陳旭洋洋灑灑一篇長篇大論,然後轉身看著李斯,臉色雖然平靜,但雙眼卻直勾勾的盯著李斯的眼睛:“旭聞李相昔日向陛下獻諫逐客書,勸解陛下勿要驅逐客卿要招賢納士,陛下欣然接納,因此才有四方賢士投奔秦國,而後才有我大秦蒸蒸日上的氣象,收士族得民心,最後橫掃六合平定天下,這才有如今百家士族紛紛來投咸陽,但今日李相所言,已經再無昔日之胸襟,再無初來大秦之情懷,上書焚詩書經義,斷士族之根基,壞百家之言論,棄祖宗之精神,李相豈非不知此乃惡法乎,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但天下人之口,李相又豈防能的住,況且……”
“況且什麼?”李斯臉色陰沉的問。
“況且只要此此令一出,李丞相必然離死不遠矣!”陳旭冷然說。
“清河侯,你此話何意?”李斯忍不住臉色大變。
“旭方才被數百方士堵在科學院,請求我賜一顆太乙神雷,具都要和你同歸於盡!”
“啊?~”
陳旭此言一出,紫宸殿中接連響起驚恐的驚呼,不僅馮去疾周青臣嚇的差點兒一屁股坐到地上,就連秦始皇都身體一個哆嗦差點兒從椅子上掉下來。
李斯更是不堪,直接蹬蹬後退數步臉色及其驚恐的看著陳旭。
“呵呵,李相放心,旭是不會把太乙神雷送給那些百家門徒的,妄動神雷必受天譴,但李相可知此時咸陽宮外有多少方家術士?這些人雖然大多數手無縛雞之力,但俗話說蟻多咬死大象,李相雖然出入皆有侍衛護佑,但如若數千人具都如此想法,要與李相同歸於盡,難道李相還能將天下士族屠殺殆淨乎?更何況李相乃是我大秦中流砥柱般的重臣,六國餘孽也欲將李相除之而後快,因此李相此時已經命懸一線岌岌可危,此非是旭危言聳聽,陛下貴為天子威服華夏,但在巡遊東南之時一路還遭遇數次匪徒襲擾,莫非李相忘記了宛城之變乎?莫非李相忘記了博浪沙之變乎?李相自信能夠與天下士族相抗乎?”
陳旭每說一句,李斯的臉色便蒼白一分,等陳旭說完,李斯已經渾身顫抖,平日的嚴肅穩重盡皆不存。
“陛下,焚書之令切不可意氣用事,要收天下之心,必先要安撫天下士族,而天下士族,皆都出自百家門徒,臣還是那句話,堵不如疏,咸陽這些百家方士必須要讓他們一身所學能夠有施展之地,讓他們感受到陛下的重視和重用,只要學有所用,他們自然會慢慢安定下來!”陳旭轉身對著秦始皇拱手行禮說。
“清河侯還請詳說,這聚集咸陽宮外諸生如何才能疏導,如何才能讓他們學有所用,我大秦如今各府署衙包括郡縣皆都官吏充足,恐怕無法安置!”
馮去疾此時從震驚中回過神來,方才陳旭所說的確把他也嚇的不輕,但仔細想一下,那些百家門徒要炸死的只是李斯而已,而李斯死不死和他馮去疾沒有半錢的關係,說不定李斯死了他在朝堂混的更加如魚得水不亦樂乎,所以馮去疾心裡竟然還略微有些遺憾。
喜歡帝國吃相請大家收藏:()帝國吃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