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幾天下來,澆築出來的東西不少,但裡面的氣泡卻始終無法清除乾淨,雖然他想盡一切辦法,也始終達不到陳旭需要的目標。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因此眼下陳旭拿出來這塊透明的水晶,湯廷便像見到了救星一樣,從陳旭手裡接過這一大塊水晶石,還沒等陳旭說話,就直接丟進一個鐵臼之中。
“等等~”
“砰~”
陳旭話音未落,手還伸在空中,湯廷已經拿起鐵杵狠狠的杵進鐵臼之中,陳旭瞬間有一種心碎的感覺。
他甚至不用看也知道,這塊他珍藏許久沒捨得拿出來的水晶石已經被舂成了碎石。
工程師和科學家果然註定是窮一輩子的生物。
陳旭黑著臉捂著心口一屁股坐到工作臺前的一把椅子上,看著湯廷滿臉興奮的用鐵杵使勁兒在鐵臼之中杵來杵去,砰砰砰的聲音中心頭血流了一地。
湯廷卻根本就沒心情管侯爺的死活,興奮的將水晶石細細杵成粉末狀,然後吩咐幫工拿來一口最小的嶄新坩堝,將所有的水晶粉末都裝進去,然後又吩咐幫工準備好澆築透鏡的模具,等一切都準備好之後,這才小心翼翼的用一個大鉗子夾著坩堝放進煤爐裡面。
“猛火~”湯廷哐噹一聲將爐門關上
一個幫工趕緊使勁兒拉扯風箱推杆,伴隨著呼呼啦啦的聲音,煤爐中的火焰串起來半尺高,隨即房間裡溫度都很快升高。
煤燃燒的臨界溫度大概在五百攝氏度左右,而要得到一千度以上的高溫,必須不斷鼓入氧氣,才能讓煤充分燃燒,釋放出足夠劇烈的熱量,因此煤爐光用普通的方法燒是不起作用的,而且氧氣不夠就會產生的大量的一氧化碳,如果房間太過封閉還會中毒,因此這間雜物房的通風狀態還是很好的,房梁四周全部都是空的,其實只能算是一個雜物棚,加上還有窗戶通風,因此房間的煤火味道並不算太大。
看著湯廷和三個幫工圍著煤爐忙活,陳旭終於是長嘆一口氣之後從失去了一塊水晶寶石的傷心中慢慢恢復過來。
自己誇下海口要製作出一隻千里鏡,因此含著淚也要把它做出來,就像後世約炮一樣,做人要講信用,不然以後不好混。
湯廷,又叫陽城廷,河東郡陽城人氏,原來是魏國人,自幼喜歡研究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而且對於墨家的一些物理和光學理論很感興趣,但因為墨家理論無論是在大秦還是以前的六國都不怎麼受歡迎,因此湯廷過的一直比較落魄。
注一下:秦朝姓氏沒有合併之前,一般只稱名而不稱姓氏,稱呼人的時候不會直呼其名,這既是禮節也是習慣,本書只是為了合乎現代人的閱讀習慣,都加了姓而已,比如商鞅,他本身是魏國人,姬姓公孫氏,但為了禮貌,稱呼他的時候在名字前面加上國家的名字,因此又稱之為衛鞅,許多史書都是稱之為商君,並沒有人直呼其為公孫鞅或者姬鞅,再比如秦始皇登基前稱為質子政,稱王之後稱為秦王政,從不會直呼嬴政或者秦政、趙政;燕太子丹,齊王建等都是以國為尊稱;而有官職的則是以官職開頭,比如上將軍剪、通武侯賁、內史騰、太僕高,左丞相斯,清河侯旭等,一直有人說秦朝人大部分沒有姓氏,只有貴族才有姓,這件事老客是報以很謹慎的懷疑態度,戰國後期姓氏已經非常普及,無數亡國的君王和貴族、士族淪為平民甚至奴隸,比如內史騰,官職內史,名騰,歷史並沒有記載此人的姓氏,但能夠位居內史之職,位列九卿,居然會沒姓氏絕對是很詭異和荒唐的一件事,還有書寫雲夢秦簡那位喜,一個小吏,因此稱為吏喜,但這並不表示他沒姓,只是因為身份太過低微考證不出來而已,李斯、劉邦、陳勝吳廣這些名人皆都起於寒末,身份也都非常低微,但都有姓氏,可見姓氏在秦朝時期已經非常普遍,只是平時稱呼略去了,而且習慣於用尊稱來代替姓氏表示禮貌,因此很多並不算出名的人姓氏就無法考證,這個陽城廷歷史上是有記錄的,只是出生在陽城而已,並不姓陽,當然也可能並不姓湯,某杜撰的!)
魏國滅了之後湯廷便流落來咸陽,經人推薦在匠作少府任一個身份低微的刀筆小吏,平日負責在竹簡上記錄文字,勉強能夠混口飯吃,不過這份工作在去年麻漿紙被大量生產出來之後也失業了,就在他窮的感覺走投無路的時候,恰巧在大街上遇到了耀武揚威一臉春風得意的熟人皇甫缺。
兩人原來同屬天涯淪落人,一直混跡在咸陽尋找機遇,不過皇甫奇這個人性格比較開朗,也善於尋找機會,因此瞅上了陳旭,觀察了一段時間之後拜入清河侯府,經過一個月的試用期之後,被陳旭委任清河集團總經理,因此天天騎著高頭大馬坐著馬車來往於侯府和正在裝修的清河酒店之間,而此時不同往日,除開鮮衣怒馬之外,每日經手的錢財嘩嘩如同流水,身邊也是簇擁了一大群幫工和侍衛,而且看見清河侯府的腰牌,大街上巡邏的中尉府禁軍都不敢阻攔,因此顯得囂張無比,湯廷失魂落魄的攏著手行走在寒冷大街上,就在他感覺人生悽楚的看不到任何光明的時候,一個熟悉的聲音將他叫住。
喜歡帝國吃相請大家收藏:()帝國吃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