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眼下,皇帝又突然一改往日不注重民生的態度,要赦免災區糧稅徭役,這對於信奉儒家治國理念的江珩來說,無異於又是一個破天荒的好訊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皇帝的命令很快透過禁軍和隨行的謁者手持皇帝諭令,由江珩蓋上皇帝玉璽寶印之後迅速通傳去出去。
三天後,巡遊車隊到達浙江注一下:這個浙江指的是一條河,而不是後世說的浙江省,當然,兩者是有聯絡的。),而此時,整個會稽郡都已經接到皇帝諭令,災區免夏秋糧稅和徭役,頓時沿途無數災民和饑民夾道叩拜歡送,皆都高呼皇帝陛下仁義,無數虛發花白的老者舉漿簞食獻於皇帝面前,更有許多當地名家方士聯名上書感謝皇帝恩德。
秦始皇雖然一路臉色平靜無波,但心中卻波瀾微動。
六月三日,巡遊車隊到達會稽郡錢塘縣。
秦始皇率領隨行官員登會稽山,這次沒有砍樹燒山,而是很虔誠的通知當地官員準備三牲瓜果,隆重祭拜了禹帝陵,並且築臺勒石表彰禹帝之功。
而就是在這次祭奠禹帝的過程中,整個會稽郡的名家方士幾乎都被驚動,無數人車馬星夜兼程而來,不光是想一睹帝王風采,更多的是對於這次赦免災區糧稅和徭役的一種支援和感謝。
如今之諸子百家,都受儒墨兩派影響巨大,而儒墨又起源於道家,尊黃老之術,加上週禮的傳承和影響,治國理念都很注重民生,即便是法家也是如此,不過法家走的比較極端,農民的地位很高,但卻也是最受壓榨的物件,過的很悽慘。
各派的名家方士來到會稽山之後,沿途堵截皇帝車駕,不斷獻上熱情洋溢的奏書表達對於皇帝仁義之舉的褒揚,因此秦始皇很快就沉浸到這種史無前例的喜悅之中。
一直以來,昔日六國之地的民眾盡皆不願事秦,監御史和玄武衛打探的訊息都是如此,六國貴族也都一直在暗中蠢蠢欲動,秦始皇雖然知道,但也沒太放在心上,他相信自己的武功。
赦免稅糧和徭役這件事,對他來說不過是想起了陳旭的一句話隨意為之,但沒想到卻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影響。
“如今之中國,唯秦而已,中樞可馬上得之,而不能馬上治之也,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並用,長久之術也。”
這是陳旭給他信上的另一句話,當初讀過之後他並沒太過在意,但眼下再次回想起來,讓他心底產生了一絲莫名的悸動。
因為會稽郡的百姓太過熱情,沿途塞道歡呼,名家方士和德高望重的賢老也都絡繹不絕的前來,這些人聚在一起皆是好意,秦始皇也無法安排禁軍驅趕,等慢慢到達錢塘縣之後,乾脆紮下行轅統一安排接受了數萬民眾的叩拜,直到數日之後,百姓方才慢慢散去,而秦始皇想起白蛇傳的故事,於是率領隨行官員,在錢塘官吏的陪同下游覽錢塘湖。
錢塘湖,其實很早是錢塘江的一部分,不過由於泥沙不斷淤積,在吳山和寶石山兩座山的阻擋下逐漸形成了兩個沙嘴,然後慢慢合攏形成一道沙堤,在沙堤西側形成了一個內湖,於是這個內湖後來便被稱為西湖,但在秦朝,這個湖剛剛形成雛形,依舊叫做錢塘湖。
而此時的錢塘湖還在錢塘城外並不出名,因此後世所謂的西湖十景除開眼前這條野樹遍地荊棘叢生的沙堤之外什麼都沒有,雷峰塔沒有、保叔塔也沒有,三潭映月更沒有,只有湖心幾座植物茂盛野鳥密集的小島,但都荒蕪不堪無人踏足。
回想白蛇傳描述的熱鬧杭州和西湖盛景,對比眼前荊棘叢生雜草繁盛的狀態,秦始皇站在沙堤之上默然許久,又詳細詢問了錢塘縣令等當地官員關於錢塘的歷史傳說,發現皆都沒有任何關於白蛇傳的描述。
“啊~~,啊~~,西湖美景,三月天嘞,春雨如酒,柳如煙嘞,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手難牽,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秦始皇耳邊似乎還在迴盪清河劇院聽過的那首婉轉悅耳的歌曲,但眼前空水寥寥滿眼荒寂,既無乘船的書生,又無借傘的妖仙,更無煙雨朦朧的白沙柳堤。
“從即日起,錢塘縣改名杭州,此湖名曰西湖,此堤要遍植楊柳,嗯,還要製作一塊石碑,李相幫我留一首詩!”秦始皇離開之時釋出了幾個除開李斯趙高等人之外,讓幾乎所有隨行官員和錢塘縣官吏百思不得其解的諭令。
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整個大秦都是皇帝的,他說要改名,那也只有改了,他說要種樹,那就必須種樹,他說要留詩,就只能趕緊安排人去準備石碑。
於是左相李斯親手寫下一首極其纏綿而古怪的詩詞留在西湖沙堤之上,錢塘縣正式更名為杭州,而這個名字也終於提前歷史一千多年出現在中國的版圖上。
喜歡帝國吃相請大家收藏:()帝國吃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