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帝國吃相 > 第197章 物有所值

第197章 物有所值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人在大明有事燒紙 漢末之我來了 在曹魏打工的日子 炭燒三國 從寒門新郎開始 百年離殤 狼行末日 航海札記 大明之東山再起 崛起1639 人在大唐,父慈子孝 雍涼風雲 穿越清朝當康熙 重灌軍火商 女帝的內閣首輔 穿越初唐從造反開始 唐之楚 帝國吃相 開局一個碗兒 明末梟雄:從佃農開始

一不小心又扯遠了。

總體來說,現在的大秦還是一個幾乎算是自由言論的國度,對於文化人也很開明,文化人的地位也很高,搞發明創造也是做學問的一種,並沒有人管,因此才有秦始皇得知列子門徒發現仙家弟子的事情之後的小心謹慎,因為列禦寇本身不光是道家門徒,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同時還是個一個天文愛好者兼科學家,製造出許多的觀察天體的天文裝置,在人類文明之中最早提出了宇宙生成四階段的思想,《列子》中記載的“天體運動說”“地動說”“宇宙無限說”等學說遠遠早於西方的同類學說,完全將老子的宇宙哲學理論發展到了近乎於實用的科學理論階段,不過中國的哲學體系實在是太過繁複複雜,而且各種學派也太多太繁榮,導致他的理論在當時並沒有太多的應和從而也沒有得到廣大的認同,但即便如此,列子的地位在中國歷史上還是非常高,也就是江湖地位非常高,算是道家一個扛把子的人物,等同於後世武當少林在江湖中的地位,即便是兩千多年之後的小學,仍舊留下來有《兩小兒辯日》這種淺顯易懂的哲學宇宙觀,讓後人獲益匪淺。

因此作為列子門徒,虞無涯和水輕柔的身份地位落在秦始皇的耳中,那也是非常的高,打探都要小心謹慎不能輕易去衝撞,畢竟列子門徒代表的是一個超級大群體,無論現在的醫家、陰陽家還是儒家,幾乎都起源於道家,而貴虛派作為道家一個很重要的分支,做為黃老學術的典型代表,無論是在民間還是在朝堂,都有很高的地位,輕易不能去觸碰。

而陳旭被宣揚成仙家弟子,地位比起列子門徒來說又要高上幾個檔次,有列子門徒追隨的仙家弟子,就連秦始皇都要小心翼翼,先後兩次派遣手下重臣前來接觸探視,甚至還打算自己親自前來尋訪以示誠心,這其中固然有他祈求長生不老的願望,還有對於神仙的尊崇和敬畏,畢竟秦始皇自己知道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和修仙問道的道家高人不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或者說那些傳說中長生不老的神仙會瞧不起他一個普通的人間帝王,因此才有後面數次東南巡遊親自拜訪和尋找徐福。

而自從得知陳旭夢中得到太乙天尊三卷無字天書之後,虞無涯自然也對陳旭陳旭不務正業搞研究發明充滿了激情和興趣,按照虞無涯的說法就是,恩公既然得到真正的仙家傳承,不製造出斬破虛空的上品仙器簡直就是給仙家弟子丟臉,給太乙天尊丟人。

於是陳旭就越發賣力,斬破虛空穿梭黑洞的的量子級武器的確開發不出來,能夠毀滅地球的核子級武器那也絕對不行,但製造火藥發明大炮那並不是不可能,於是他如今已經委託趙擎和水輕柔滿天下去尋找各種礦石原料去了,只等有一天將飛機大炮都研究出來。

低頭思索許久,就在江北亭以為陳旭聽懂了自己的話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的時候,陳旭卻抬頭拱手,臉色非常嚴肅的說:“縣尊大人,請問大秦富裕嗎?”

這個問題問的很突然也很轉折,江北亭楞了許久搖搖頭說:“大秦歷經百十年戰亂,最終統一六國,可以說兵強馬壯,但絕對說不上富裕。”

“那請問百姓富裕嗎?”陳旭又問。

“歷經戰亂,萬民皆都疾苦不堪!”江北亭輕輕搖頭嘆息。

陳旭再次拱手:“既然現在的大秦是國也不富民亦不富,但癥結何在?”

“癥結?!”江北亭拈著鬍鬚,思慮許久之後搖搖頭,“癥結可以說在朝堂,也可以說在民間,如今治國之理念,朝堂和民間分歧日甚,左相李斯推行嚴苛法令,嚴格戶籍管理,加上賦稅也徭役也頗為沉重,但要南拒蠻越,北抗匈奴,加之馳道直道的修築,朝堂又不得不為,民力使用太甚,必然民生疾苦,但如若不為,大秦又內外不安,四周不寧,種種因素積累糾結在一起,方有如今之困境,但這些又和你鑽研飲食有何關係?”

“這些和我鑽研飲食和釀酒的確沒有太大關係,但我所研究的東西卻和大秦的富裕有直接關係!”陳旭說。

“哈哈~”江北亭愣了一下大笑,“你呀,就是在給自己離經叛道的所作所為尋找藉口罷了,也罷,今日閒的無聊,我就聽聽你的富國高論!”

“大人真的想聽?”陳旭神情嚴肅的拱手。

“真的想聽,星兒月兒,你們也好好聽聽陳裡典的高論,如若能夠學到一鱗半爪,也不枉陳裡典送來這幾瓶好酒好醋也!”江北亭滿臉帶著輕鬆無比的笑容說。

“請陳裡典細言!”江楚星趕緊拱手。

“哼!”江楚月又開始翻白眼兒,然後雙手捧著醋小啜一口,忍不住又皺了一下眉頭。

“那好,今日我便給縣尊和江兄說說這富國富民之法!”陳旭整理了一下衣服一本正經的跪坐好,然後從衣袋裡拿出來幾枚嶄新的銅幣輕輕的放在案桌上。

“如今之大秦,外有南蠻北夷,內有民生困苦,國不富民不富,但歸根結底似乎只有一個,那就是糧食,縣尊大人以為然否?”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不錯!”江北亭捻鬚點頭。

“如若糧食充足,萬民無飢餓之擾,那便是富了麼?”陳旭說完之後沒等江北亭說話就又接著說:“那也未必,果腹只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詩經大雅有云:民亦勞止,汔於小康,百姓如若想要生活安康富足,光有吃的還不夠,還需衣服遮體,有了糧食衣物,還需房屋避患,有了房屋還需添置生產生活需要的各種器具,民夫可以耕種,民婦可以織布,但農具和陶碗盆罐卻不能自己生產,要花錢購買,但錢從何來?”陳旭抬頭看著江北亭和江楚星。

“錢可以賣掉糧食麻布換取,這還要你說嗎?”江楚月冷冷的說。

“但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糧食麻布又何來多餘?”陳旭撇撇嘴問。

江楚月張了張嘴然後把後面的話嚥了回去,這個問題顯而易見,雖然她不太瞭解農民的生存環境,但也大致透過雉縣的情況瞭解,百姓的確沒有多餘的糧食和麻布出售,光是種田和徭役就把民夫壓的喘不過氣來。

“百姓手中無錢,自然無法添置農具和生活必需品,但錢在哪裡?”陳旭再次看著江北亭。

江北亭卻沒有接話,拈著鬍鬚靜待陳旭下面的話。

“錢在朝廷,在商賈,在王侯公卿,在內史庫府,唯獨不在需要錢的百姓手中,因此這些錢雖然在大秦,但卻是死錢,耗費人力物力鑄造出來卻基本沒起到作用,要想讓老百姓手中有錢,那就必須讓這些錢開始從有流向無,從朝廷商賈王侯公卿以及庫府之中流通到百姓手中,百姓才能用這些錢去購買農具,購買良種,購買牲畜、購買鹽巴陶器,一個家庭也才能慢慢富裕起來,但有錢的人不會把這些錢送給窮苦百姓,要讓錢能夠流通到百姓手中,則必須向他們購買他們能夠提供的東西和物品,但老百姓物產貧乏,能夠提供的也就山野之間採摘收穫的山貨,我釀造這一瓶酒,需要十斤山葡萄,我向山民收購一錢五斤,一個山民如果勤勞,一天可以採摘五十斤左右,那麼他可以得到十錢,這十錢可以購買一斗鹽,支撐一個家庭五口人半年的用度,我雖然只收購了五十斤看似毫無用處的山葡萄,但卻解決了一家人半年的鹽巴,如果這個鄉民更加勤勞一些,從七月到九月,少算也能弄到數百斤山葡萄,最後落到手中足有數十上百錢,用這些錢他可以添置鋤頭斧頭等農具,也可以修葺房屋添置陶器,甚至還能給家人添置新衣,在饑荒年月,還能向商家官倉購買了糧食,而我收集了這些往日無用的山葡萄,用特殊方法釀製成美酒果醋,再次出售給那些達官貴人和王公商賈,所獲之利再次擴大收購規模,這樣不光清河鎮,說不定明天整個雉縣,後年整個南陽郡的窮苦百姓都能從中獲益,這樣錢幣就產生了流通,而流通的結果就是所有人都獲得了自己需要的東西……”

陳旭用最簡單淺顯的語言,將貨幣的流通大致講解了一遍。

他不是學金融的,因此對於貨幣的流通也只是一知半解,但這個理論在如今的大秦來說卻極其新穎,而且充滿了說服力,因此在他的訴說中,不光江北亭不斷頷首,江楚星也聽的入迷,就連江楚月也忘記喝醋,聽的小嘴張開合不攏。

這些理論或許有人知道一些,但卻沒有人系統的歸納整理過,而錢的用途,在商周乃至大秦時期來說,也只是以物易物這種原始交換模式的一種補充,遠遠沒有達到後世關於貨幣理論的高度,因此錢幣在大秦還算不上完整的貨幣,有也可無也可,因為就連官員的官秩都是用糧食和布匹來發放的,而不是發錢,鑄出來的銅錢基本上都還堆積在庫房之中生鏽黴爛,最大的作用反而是皇帝拿來賞賜百官公卿,動輒千金萬金的賞賜,那就是幾十斤幾百斤的銅錢,而且還沒太多地方使用,因為高階消費品實在是太少了,而且因為重農抑商的原因,所以以貨幣為推動的商業發展的非常緩慢,幾百年沒有任何的進步,沒有成熟的商業體系支撐,貨幣也發揮不了太大的作用,而發展商業的話,就要大規模捨棄重農抑商這種法律性的根本問題,這幾乎是一個緊密聯絡又相互悖論的矛盾綜合體。

“賢侄這番理論的確新穎,令人茅塞頓開,的確只有老百姓有錢了,才能慢慢添置家產富裕起來!”江北亭連連點頭。

“錢幣只有流通到需要的人手中,才能產生足夠的消費力和購買力,老百姓有了足夠的消費和購買需求,連帶著陶器工坊、木器工坊、銅鐵工坊都才能蓬勃發展,甚至就連織布製衣這種作坊也能夠發展起來,而衣服作為一種除開糧食之外日常必須的大宗消耗品,需求量甚大,一旦時機成熟,還可以在雉縣籌備組建一家大型的織布廠和製衣廠,招收大量精通織布製衣的婦女加工生產,一匹布所獲之利遠比一石糧食大的多……”

“如若大家都去織布製衣,那麼誰來耕種糧食?”江楚月突然打斷陳旭的話。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個問題很尖銳,特別是對農耕社會中以糧食為絕對需求的時代來說,因此陳旭對這個刁蠻的少女突然間拔高了幾分認識,這個女人刁蠻,但卻並不愚蠢,比之公孫北雁來說要聰明的多,但這個問題也只是一個不動腦筋的問題而已,就連江北亭都有些嗤之以鼻,接話說:“織布製衣只是在糧食需求滿足之後才會出現,況且耕種糧食必然是主業,從朝堂到民間都有嚴格要求,所以月兒所慮之事不會出現,不過你有這個想法很好!”

“不錯,糧食生產是必須,其他需求是附屬,但萬事萬物都相輔相成,需求必然促進生產,即便是種糧的人少了,那麼糧食必然貴重,一旦農戶覺得種糧能夠獲利,那麼就會促進農戶種植更多的糧食來滿足市場的需求,所以這是一個良性的迴圈,當然,朝堂也不會容忍農戶拋荒土地去匠作經商,但這方面的律法如果可以稍微鬆動一些,讓窮苦百姓有更加自由靈活的生產生活途徑來掙錢,先賢描述的小康生活指日可待也,而民富帶來的自然是國富,無論糧食布匹還是銅鐵陶器都會產生大量的稅收,這些錢糧充斥府庫,大秦無論是修路還是修渠,甚至是對南蠻北夷發動戰爭,都不會再有拆東牆補西牆的困境……”

陳旭侃侃而談,利用貨幣的流通將後世的財稅理論也說了一大通。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