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帝國吃相 > 第67章 品仙茶會

第67章 品仙茶會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富士山之雪 國色芬芳 人在大明有事燒紙 漢末之我來了 在曹魏打工的日子 炭燒三國 從寒門新郎開始 百年離殤 狼行末日 航海札記 大明之東山再起 崛起1639 人在大唐,父慈子孝 雍涼風雲 穿越清朝當康熙 重灌軍火商 女帝的內閣首輔 穿越初唐從造反開始 唐之楚 帝國吃相

小河村一直往南兩百里外,有一座大城。

近四丈高的城牆由青石和夯土構成,看起來異常雄偉。

一條碧波浩蕩的河流從東北而來,蜿蜒從城池東南繞過之後往南方而去。

此時傍晚十分,天色漸暗,隨著一陣低沉的牛角號聲在城樓上響起,四座城門陸續關閉,同時城樓上也有松明火把次第燃起。

宛城,南陽郡郡府所在地。

按大秦律,夏日酉時,冬日申時,城池必須進入防禦狀態,收吊橋關閉城門,城內也有兵卒開始巡邏,正式進入宵禁狀態。

但此時已經不是諸國爭霸的時期,天下如今進入大一統狀態,因此宵禁也變的非常鬆懈,只要不是明火執仗的打家劫舍,巡邏的兵卒也並不會阻擾和干涉。

既然是南陽郡城,城內城外的氣象自然和山野鄉鎮不同,比之雉縣縣城也大為不同,不光城牆要高大雄偉許多,城池規模也擴大了數倍不止。

城外阡陌縱橫,大片大片的農田彼此相連,田地裡麥苗隨風起伏,麥穗發黃已經進入了成熟狀態。

農田四周數十里的範圍內綠樹成片,一個個村落彼此相隔不遠,零零散散聚集著數千戶民居,雞犬之聲充耳可聞。

在繞城而過的河岸邊,密密麻麻的聚集著數百家銅鐵作坊,四周成片都是低矮簡陋的草棚,裡面居住著大量沒有戶籍的流民的奴隸。

宛城地處中原腹地,是中國最中心的位置,北接洛陽,南通荊襄,西望咸陽,東眺商丘,因此在交通上屬於絕對的中心,是南來北往咽喉要地。

而秦始皇為了加強管理和統治,遷六國不軌之民於南陽,使六國富豪和擅長經營的商人及手工業者雲集於此,因此這裡不光農業發達,商業也異常發達,特別是鑄銅和鍊鐵,更是成為大秦的重工業中心。

宛城內人口更加密集,人口不下十萬,除開縱橫交錯的中央兩條主大街之外,大小街道密密麻麻,各種土石竹木民居一棟挨著一棟,東南西北具都和後世一樣,按照不同的工種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大大小小不同的群體,建築樣式也略有差別。

城西手工業者多,這裡聚集的大多是竹木麻陶等生產和經營者,因此房子多以竹木為主。

城東主要是以糧食和肉菜為主,聚集的都是宛城附近的富裕之家,因此家家戶戶都是有小院的木石民居。

城北雲集的都是南來北往的貨商,牛馬貨車絡繹不絕,因此房子修建的比較寬大,甚至還出現了大量專門提供住宿和提供飲食的客棧和飯店的雛形。

而城南最為繁華,這裡不光聚集著大量遷居過來的六國富豪和鹽鐵商人,而且還存在大量依託這些富豪生活的方士和儒生,他們和富豪形影不離,互相依存。

在這個時代,讀書絕對是有錢人才讀得起。

而這些鹽鐵商人和富豪剛好是錢多人傻的型別,他們需要自己的子女得到良好得到教育,學到先進的文化知識,因此就會供養這些方士和儒生,同時也需要方士和儒生為他們出謀劃策甚至是勾連官府,而這些方士和儒生也投其所好,用自己所學為富商服務,換取自己優越的生活。

而這些方士和儒生,就和後世的公知大v差不多,動用自己的文化知識不斷為給自己提供優越生活的富商搖旗吶喊。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