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丫頭倒是很合群,經常和其他人有說有笑的,為人很和藹。
但是隻有方思逸才知道,這丫頭私下裡到底有多拼!
如果說,他是在下班之後,將時間全都貢獻給了工作的人,那麼穎寶就是在下班之後,將所有的時間,全都貢獻給了角色!
因為住在一起,可以有著更加方便的便利去揣摩整個角色的變化。
結合方思逸的描述,穎寶在做著人物小志!
就是那種某個人物的人脈關系、感情羈絆,故事發展,情緒如何的人物小志!
她還背起了其他演員的臺詞!
當然,受限於時間所限,大多數背的都是男主角的臺詞。
也就是說,她一般會將第二天進行拍攝的戲份,提前將所有的臺詞全部背下!
不論是對手的,還是自己的
這樣一來,對於這一個場景的體現,又怎麼可能是其他人能夠理解的?
只看著她每天能夠在玩鬧的同時,遊刃有餘的進行著拍攝,甚至除去順一遍臺詞之外,幾乎不碰劇本的模樣,你就知道,她的準備功課到底做的多厲害!
其實這一點,倒是得益於方思逸的親身試驗。
為什麼劇組一天可以進行兩天的拍攝,而且所有人都不會因此而疲憊?
你真的以為是什麼魔法?
而是因為,方思逸將一切都已經算到了!
比如這最後一場戲。
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如何拍攝,在最差的情況下,如何拍攝,拍攝出來的效果如何,甚至精準到了,某一個鏡頭不滿意,應該如何去進行更正,都已經提前一天,在腦海裡進行了過濾!
出演他的戲,就是一個字。
順!
從頭到尾,哪怕出現意外,也不會慌亂。
自始至終,那一種沉穩的氣質,你很難相信,這位今年剛剛二十二!
匆匆結束殺青宴之後,在醉的不省人事的第三天之後,方思逸來到了光線的剪輯室。
電影拍攝的結束,並不意味著一切就已經結束,事實上,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涉及到影片剪輯、特效、音樂原聲等等一切複雜的事物,都屬於後期。
《夜店》、《失戀33天》的時候,剪輯是他自己弄得,這誰也說不出什麼。
拿了大頭,誰也不能說什麼。
但是到了《那些年》,情況又變了。
既然要選擇合作,那麼必然不可能所有好處全都讓你一個人佔了。
既然拍攝的時候,你有自己的固定團隊,演員加了幾個之外,那麼作為合作夥伴,我掌控一下後期怎麼樣?
方思逸能說什麼?
只能答應。
就開始了漫長的剪輯之旅。
因為夢境的原本,一般而言,方思逸拍攝的廢片很少,基本上是那種只要經過初剪,就可以直接使用的版本。
不過既然是剪輯,難免還需要集思廣益。
畢竟,他在一些細節的方面,還是進行了修改。
是否多餘,他心裡也沒底。
所以這才會去在得知有著剪輯師的情況下,並沒有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