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三唱到:“好花鮮來好花鮮,好花開在海中間。無風都起三尺浪,叫哥哪樣攏得邊。”
馬連光媳唱到:“三月花多眼也亂,四月風多浪不平。狂草吹進燈草地,風流搞亂幾多心。”
一唱一合,一問一答,非常有趣。
馬大爺的孫子,一人很陽光的小夥子上臺來,獨唱山歌:“人怕無情心怕傷,雪怕太陽草怕霜。既然愛你無結果,不如趁早把手放。”這首山歌,在大荒山山歌調的基礎上,進行了加工提煉,聽起來更加清新動人。
為了與觀眾互動,我們在節目的間隙,允許群眾自告奮勇上臺表演。一個男遊客興奮地跑上舞臺,來展示他的歌喉:“郎想妹來妹想郎,我是想你臉發黃,你給想我做男人,我到想你做婆娘。”
來而不往,非禮矣!大荒山人就會見景生情。一個大嫂跑上臺來,拿起話筒張口就唱:“昨天晚上去你家,不見老表你在家,隔壁老王告訴我,你在外面貪野花。”
一時臺上臺下,笑場一片。
……
這次大荒山民谷文化聯歡活動,重點體現的是聯歡,我們在展示民俗文化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動員群眾參與,動員遊客參與,大家同歡同樂。
聯歡活動的時間比較長,大荒山的民間藝人們,深情演唱演唱了《大風頂上茶花開》、《荒山松毛綠茵茵》、《好久不走這方來》、《大河漲水漫石巖》、《江邊柳樹臺》、《隔個溝溝隔個巖》等大荒山經典山歌。
黃才發、李老三、馬二爺、吳有德他們四個網路紅人,自然也要表演拿手節目。
吳友德的保留節目是二胡獨奏——《賽馬》。音樂在群馬的嘶鳴聲中展開,旋律粗獷奔放、氣勢磅礴,為我們展現了一幅生動熱烈的賽馬場面。
黃才發表演的是笛子獨奏——《揚鞭催馬運糧忙》。樂曲熱情明快,以生動樸實的音樂語言,吹奏出豐收以後的農民,喜氣洋洋地向國家交售公糧的情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嗩吶匠李老三給大家演奏他的保留節目——嗩吶調《王老五娶親》。李老三搖頭晃腦,十根手指在嗩吶上上下翻飛,腳步左右移動,嗩吶發出高亢、嘹亮的聲音,吹出一片熱烈、奔放、興奮、歡快的場情。
馬二爺為大家說唱的是一個古老的行酒調:“八大王,楊六郎,四馬投唐,一進洪城九將口,七郎死在潘人手,五哥怕死當和尚,兩人划拳,三人喝酒。”非常有意思。
民俗文化活動生動有趣,吸引來了許多遊客。自駕遊的車,停滿了茅草坪村的所有能停車的地方。遊客醉心淳樸的民風民俗,也醉心迷人的自然風光。有的遊客湧進村委會里來看歌舞表演。有的遊客擠出村委會,去看鮮花簇擁著的村莊。
因為組織得體、有序,我們村委一班人胸有成竹、忙而不亂。
文藝表演結束,最後是磨擔秋表演比賽。民俗文化活動壩子中央,立著一根一人來高的木樁。木樁上面橫支著一根五米來長的細木頭。木頭有扶手。表演時,兩個人分別抱住木頭兩端的扶手。順時針方向跳動。一個人在地下跑動時,另一個人就被舉到空中旋轉。被舉到空中的人落下時又緊跑幾步,把另一邊的人又舉到空中旋轉。迴圈往復、週而復始,樂在其中。
這項活動的魅力,就是跑得越快,轉的速度也就越快,把對方託舉得也就越高。高低起伏,驚險刺激。我們挑選了兩個男青年和兩個女青年,兩人一組,為遊客表演。表演的兩個人分別抱住磨擔秋的兩頭,快速奔跑,磨擔秋快速轉起來。兩個俊男美女在空中上下翻飛,引得圍觀群眾們齊聲喝彩。
喜歡情滿大荒山請大家收藏:()情滿大荒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