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裡,我跟家人講述了近段時間來,茅草坪村的變化。聽到我們成立了旅遊開發公司,已經買回來了客車,要搞營運,正在修建餐飲和住宿的房屋。岳父大加讚賞,他說:“就是要多辦些公司,無商不富,你看人家華西村,有幾十家公司。”
岳母知道我的同學劉美一直在茅草坪村,和我們村上一起開辦公司掙錢後,很不放心。她追問我:“劉美有幾個孩子?”
我說:“劉美還沒有結婚。”
岳母說:“還沒結婚?這麼大歲數了,為什麼還不結婚?”
我說:“可能是沒遇到合適的吧。”
岳母問:“她也住在你們村上?”
我說:“沒有。她住在她們公司裡。”
我媳婦打斷岳母的話,說:“媽,你就別刨根問底了。現在有錢人都在打農村的主意。農村的土地可以流轉。有的企業在流轉的土地上建大棚,種蔬菜。有的企業在流轉的土地上建大棚,卻不種蔬菜,搞農家樂,還有搞房地產的。”
我岳父說:“市郊區就有許多農民,把土地流轉給老闆種西瓜、種葡萄,每年每畝收一千多的流轉費,自己在做點小生意,或者是外出打工,很划算。老闆在土地上種西瓜、種葡萄,非常賺錢。”
我岳母說:“種西瓜、種葡萄非常賺錢,那農民為什麼不自己種?”
岳父說:“當地農民沒有種植技術呀。現在,什麼事都要講科學和技術,科學和技術才是生產力,才是經濟效益。”
我說:“爸,現在農民種地不賺錢。”
岳父說:“是的,主要原因是糧食價格長期穩定,勞動力成本、生產資料成本上升等因素造成的。農民離開土地,目前也是比較好的選擇。把土地流轉給有資金、有技術的企業,搞集約化經營,是雙贏的事。”
我對岳父說:“爸,現在春耕結束,有了空閒,我們村正準備組織農民工外出務工。”
岳父說:“你們要是把你們茅草坪村的勞動力全部組織到外面務工,你們村也就脫貧啦。”
我媳婦說:“爸,村裡貧困的多數是身體有病,有殘疾的,沒有勞動力。這些人不可能外出務工的。”
我說:“爸的話是有道理的,貧困問題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只有讓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先進帶後進,後進趕先進,比學趕幫,才能共同富裕。”
第二天早上十點,市人勞局打電話通知我們過去。我和老丁又來到市人勞局。李科長告訴我們,用工單位已經聯絡好了。
我說:“李科長,你們效率真高。”
李科長說:“根據國家的安排部署,我們西部和東部發達地區建立了對口幫扶機制。浙江和廣東的對口幫扶部門,專門有人負責對接勞務輸出的事。昨天我們跟他們一聯絡,他們非常重視,立即對接企業,馬上就把事情落實好了。”
老丁問:“對接的是哪個省的企業呢?”
李科長說:“是浙江省寧波市的一個電子企業,主要工作就是搞電子原器件的組裝,工作內容非常簡單,男女均可操作,45歲以下的都可以。平均工資在3500元以上,住宿免費。有食堂,每餐15元左右。每月生活費1000元左右。每週休息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