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不播種,秋天就沒有收穫。為確保每戶貧困戶都能踏著時節及時把田地種好,我和老丁把5個組都跑了一遍,對特別困難的貧困進行了走訪,對其他貧困戶要求村組幹部落實責任,對口幫扶,保證每戶都能翻耕土地,都能種上高產的新品種,都能施上化肥。
儘管是農忙季節,村衛生室還是有人來看病。董醫生從早到晚都比較忙碌,非常辛苦。
老劉老師上完課,過來和我們聊天,他問:“今年的祭龍節你們準備怎麼辦呢?”
我說:“我們正在籌劃。肯定要比去年辦得有特色。”
老劉老師說:“現在路修好了,今年的祭龍節肯定要吸引很多人。”
我也覺得,現在路修好了,汽車正在快速增長,能吸引來很多旅客是很肯定的了,但要如何創收,如何為茅草坪村,為茅草坪村村民增加收入,這才是我們需要動腦筋的事。
老丁說:“還是請劉美她們做個策劃方案,到時再詳細討論決定吧。”
我打電話給劉美,讓她到村委來,具體策劃商量。劉美開著她的越野車,從市裡來到村委會。我打電話通知黃朝華、張玉鳳、盧明秀、秦有剛、馬連江、馬大爺、馬二爺、吳友德他們,一起到村委來開會。
劉美的工作人員介紹了她們的初步策劃方案:請市文化館歌舞團來演出,請全市所有機關單位參加,請市報社、文化廣播等媒體宣傳報道。
劉美說:“你們去年的祭龍節我們也沒參加,情況不是很清楚。這個方案也比較膚淺,我也不是很滿意。聽說你們在祭龍節上要殺豬殺羊打平夥,看能不能在這方面做做文章。”
黃朝華、張玉鳳、盧明秀、秦有剛和馬連江他們都表示,請市文化館歌舞團來演出,肯定能吸引群眾。
我不贊成這個策劃方案,我說:“你們這個方案不行。”
劉美說:“為什麼不行?”
我說:“我們大荒山的旅遊資源主要是兩部分。一是自然風光。二是人文資源。其中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就是人文旅遊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大荒山祭龍節是我們民俗文化的重要品牌,我們一定要自己主辦,自己打造,必須要傳承傳統,不能搞變味了。你們說是不是?”
馬大爺、馬二爺、吳友德他們表示支援我的觀點,他們說,我們搞了幾十年,傳統不能丟。
劉美說:“你們這個觀點很正確,我們不能把祭龍節這個品牌搞砸了。”
我說:“我們要繼承,但也要不斷創新。去年的祭龍節我全程觀看了,覺得還缺少一些獨特的東西。”
馬二爺問:“缺少什麼?”
我說:“我覺得缺少一些儀式感。缺少一些更鮮明的大荒山特色,缺少一些能讓人過目不忘的東西。比如稻草扎的長龍能不能更形象豐滿一些。去年參加祭祀儀式的十多個人都繫著紅腰帶,包著花頭巾,今年能不能改成都穿蓑衣、戴篾帽、穿草鞋。負責敲鑼打鼓的人能不能穿羊皮褂之類的服裝。總之就是,服裝要相對的統一,參與祭龍活動的人要相對多,儀式程式和環節再多一點。把你們大荒山最具特色的元素融合進去。比如石磨子,風櫃,簸箕、筲箕、撮箕、篻箕,大籮,扁擔,蓑衣,篾帽,斗笠,犁,耙,摜鬥,等等東西,作為大荒山的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吸引旅客。”
黃朝華說:“好了,李書記這麼一說,我們就茅塞頓開了。能吸引城市裡的旅客的東西,就是我們不起眼的這些簸箕、筲箕、撮箕、篻箕,大籮,扁擔,蓑衣,篾帽,斗笠等老舊的東西。我們舉辦祭龍節,就是要講我們大荒山自己的故事。大方向就這麼確定,看大家還什麼什麼意見沒有?”
大家都說先這麼確定大的方向,細節下來再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