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收藏、求推薦)
今天村活動中心打第一層現澆,鄉農技員老楊一早就來到村上。鄉黨委張書記知道今天打現澆,特意叮囑了鄉電管所保證電力供應,不許隨意停電;又安排老楊到現場來協助我們搞監督。老劉老師也跟我說過,現澆是大事,來不得半點馬虎。因此我把馬書記、王主任和黃文書都叫到了現場。一大堆水泥和一大堆砂石堆在操場上,兩臺攪拌機並排支著,工人把砂石、水泥和水按比例進攪拌機,隨著攪拌機的轟鳴,十幾個工人開始往屋頂挑混凝土。三人工人負責將倒下的混凝土刮平,兩個工人用震動棒震動混凝土,使其結合緊密。我們認真仔細地檢查,砂石比較乾淨,水泥用量充足,震動也比較充分。
攪拌機不停,震動棒不停,工人們也不停地勞作,一氣呵成,到下午三點,第一層現澆全面結束。工人們收拾工具、洗手吃飯。
我們村上幾個人難得聚集在一起,正好開個短會,研究村上的近期工作,特別是脫貧工作。會在我和老劉老師的住所裡開。
我說:“貧困戶的住房建設基本結束了,活動中心建設也步入正常軌道,接下來應該研究如何增加貧困戶收入的事了。”
王主任說:“就這樣唄,總不能再給他們發放6頭豬呀。”
我看了王主任一眼,說:“養殖山羊只是一條途徑,我們還要培育另外的增收途徑,幾條腿走路,形成多點支撐,多方面增加貧困戶收入。”
老楊說:“對的,今年年底要實現脫貧的目標,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得超過4000元,關鍵還是要培育貧困戶的內生動力,你們衡量一下,貧困戶們都有哪些家能達到脫貧標準。”
我問黃文書:“98戶貧困戶中,有多少沒有納入低保?”
黃文書永想了想,說:“大概有30多戶吧。”
我又問:“全村有多少低保戶?不是貧困戶,但又享受了低保政策的有多少戶?”
黃文書永想了想,說:“低保戶有120多戶,不是貧困戶,但又享受了低保政策的大概有40多戶吧。”
我不解地問:“就我理解吧,貧困戶應該是全村最窮的,收入最低的。而低保覆蓋的物件,也是全村最窮的,收入最低的。低保戶有120多戶,貧困戶98戶,按道理貧困戶98戶應該全部納入低保才符合邏輯,你們說是不是?”
老楊說:“邏輯上應該是這樣。這個問題全鄉都存在,不光是茅草坪村的問題。這是貧困戶的評定和低保戶的評定兩套方案、兩個標準、兩張皮造成的。”
馬書記說:“李書記你才來,很多事不清楚,低保是分得有名額的,我們村就120戶、460人的樣子,而且是前幾年就評定了,每年只允許作小範圍動態調整。”
我說:“這事咱們得向鄉黨委寫個書面報告,要求把所有貧困戶全部納入低保。”
黃文書說:“這個報告我來寫,這會兒就寫,寫好了請老楊帶到鄉里去交。”
老楊說:“產業發展方面,你們可以考慮下,能不能種石榴、蘋果、水蜜桃、雪梨,或者是花椒、核桃等。看看哪樣更適合,到時我們向林業部門爭取點樹苗來發給貧困戶。”
……
在小賣部前,我遇到來賣菌子的王宗保,我問他:“你今天又撿到雞樅了嗎?”
王宗保不好意思地說:“沒撿到雞樅,我上山撿到一些菌子,怕是有兩斤左右。”
王宗保邊說邊把籃子歪過來給我看。籃子底上確實有一些菌子,雖然不是很多。
小販把王宗保的菌子從籃子裡拿出來,分好類,一類一類的稱。一算總計,25元錢。王宗保拿了錢,趕忙裝進口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