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我不是那個意思!”
“哼……”
燕京某華夏大型出版社。
“胡鬧!歷史怎麼能這麼寫?簡直就是亂彈琴!”
外面的眾人都感覺這部小說挺好的,但是在有著歷史學教授經歷的主編看來。這部小說就是亂彈琴,嚴重破壞了歷史的嚴肅性。
看這情況,大家都不太看好明朝的出版,甚至為周軒默哀起來。
至於已經和周軒簽訂協議連載《山楂樹之戀》的中州出版社,又是另一種態度。
“老徐,舟子軒的新小說《明朝那些事兒》,你是個什麼意見?”舟子軒就是周軒的筆名。
“老陳,說實話。這部小說寫的還是有點意思的。語言生動有趣,把本來嚴肅的歷史寫活了。出版的話還是有一定價值的,但是就是不知道市場能不能接受這部有點另類的歷史小說。”
“我也有這方面的擔心,還有就是這麼一步小說出版以後,肯定會引起各方熱議的。可以想象到一些古板嚴肅的歷史學家,肯定不會認同這部小說的。到時候,雜志社也有不小的壓力。”
“有壓力,也有機遇。要不直接聯系舟子軒,就說我們可以出版,但是必須是千字一百元的買斷價。”
“可以,就這麼辦。”
周軒投了大概九家出版社,收到的回複只有七家。而且其中四家明確拒絕了出版,直接說他們出版社對這樣的歷史小說沒有絲毫興趣。
對此,周軒真的是嗤之以鼻。歷史會證明他們的目光是多麼地短淺,要知道當年明月的版稅收入達到了幾千萬。那麼雜志社的收入肯定是上億了的。
還有兩家就是中洲出版社和另一家,都提出千字一百的買斷價。還在電話裡面叫苦,說如果出版了明朝,肯定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因此雜志社只能提出買斷價。
周軒知道他們看出小說的潛力,但是也沒想到潛力是那麼大。
周軒懶得理他們,只看著最後一家出版社的條件。
最後一家是西嶺出版社,位於本省省會,在國內只能算二流。他們倒是希望出版,不過提出的版稅只有百分之五,就是一個純新人的水平。
這樣的條件周軒是不可能答應的,周軒可是對明朝有著足夠的信心。雖然提前了八年,但是人們的喜好還是沒有多少變化。經典始終都是經典,相信在九八年它依然能夠大放光彩。
想著這件事情,周軒就有點煩。他已經給省內那家出版社回了郵件,但是過了兩天,那邊都還沒有回複。
現在這個時候就是麻煩,網際網路還沒有深入人心。想起《第一次親密接觸》,周軒差點都想把它給寫出來,開啟網際網路連載小說的一個時代。
但是周軒忘記了《第一次親密接觸》出現的具體時間了。只記得是九八年,萬一寫出來,到時候和痞子蔡撞車就不好了。
周軒瞭解了下省內的這家出版社,出版過幾本書,但是銷量都不是很好,急需一部暢銷書打出名氣。
既然人家對明朝的前景還有些疑慮,那麼是不是可以簽個對賭協議,增加一點他們的信心呢?反正他們也沒有什麼損失。
周軒想了一下,覺得這個計劃可行。
第二天,上午課間操的時候,周軒一個電話打到了西嶺出版社。
“喂!你好!我是萬景林。”對面是雜志社的一個編輯,郵件裡留的就是他的座機號。
“你好!我是舟子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