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轟!”
蒼穹上,黑壓壓的艦隊迎風飄揚,那為首的船頭上,扶蘇負手而立,默然看著下方的一切。
八萬飛舟,密密麻麻,浩浩蕩蕩,好似烏雲壓頂一般,順著風,駛向韓國!
可別看八萬飛舟少,要知道,這可是扶蘇用如意符文變大過的!
一搜飛舟,大概能栽一萬人左右,龐大的不可思議,好似航空母艦一般。
一萬人一搜飛舟,八萬搜飛舟,就是八萬人。
八萬人去打韓國,綽綽有餘。
韓國才多打點地?隨隨便便也就滅了。
而且,在原本的事件線上,打韓國本身就沒有經歷什麼波折,內史騰喊話,讓韓國投降,否則攻城!
鐵騎在外紮營,兩萬步兵就能逼得韓王投降。
韓國,本身就比較弱,三晉分家,算他是最落魄的一個了。
而現在……
扶蘇神識朝後一掃,八萬艦隊,浩浩蕩蕩,橫推魏、趙都不是問題,就更別說一個小小的韓國了。
韓國,必滅!
……
而此時,韓國都城,陽翟城內。
此時的韓國國君乃第十一位韓王,韓安!
韓安坐在王座上,一臉的愜意,他都還不知道,自己即將大禍臨頭……
本來,韓王安對大秦是非常忌憚的,那是即怕又恨,怕是秦國的強大,恨是因為秦國的驕橫。
但是,這一切,都因為後面秦國與趙國的戰事而改變了。
當年,秦國與趙國大戰,當時,秦國很強,攻佔趙國平陽、武城兩城,斬趙軍十萬人,趙將扈輒死與戰陣。
當時,他怕的都趕忙讓韓非子上書,請求秦國不要發兵韓國。
但是,很快,秦趙戰場再次傳來新的訊息,秦軍在樊於期率領下繼續攻趙,從上黨直襲赤麗、宜安,造成了對趙國都城邯鄲的包圍。
緊接著,趙王遷從北方邊防調回了率兵防禦匈奴的大將李牧,那一戰,幾乎使秦軍全軍覆滅,只有樊於期率領少數護衛兵士突出重圍,樊於期唯恐獲罪,不敢回秦,逃往燕國。
當他知道這件事之後,大為振奮,認為秦國也並非是百戰百勝之師。
這天下諸侯,也不是沒有能與秦國抗衡的存在。
嗯,不僅僅是他這麼認為的,趙國的使臣更是這麼認為的,蠱惑韓王,那叫一個如沐春風。
他見得趙國強盛,壓根就不再顧忌秦國的威脅,考慮都不考慮的,直接導向了趙國一邊,還信誓旦旦的向趙國使者表示,韓與趙同為晉地,理應聯合為一,共同對付強秦。
只要二國同心協力,定會使秦軍再次遭到像當年崤山那樣的慘敗,不敢再貿然東進。
也就在他忘乎所以的時候,秦國的李斯來了……
不過,他並沒有去召見……
韓王安看著手上的竹簡,看著竹簡上那強硬的措辭,撇嘴冷笑。
呵呵,秦國算什麼?剛打了一場敗仗,還敢在自己面前這般說話?
還說什麼,秦國強盛,你韓國不過彈丸之地?
彈丸之地怎麼了?你秦國又不是無人能敵……
“你秦國敢攻我韓國,趙國就偷你後路……就像當年的圍魏救趙一樣……”韓王安看著這竹簡上那強硬的措辭,不以為意,甚至,連李斯都懶得召見。
自己可是投靠了趙國,趙國不比你秦國強盛?
莫不成,你還真的敢攻打我趙國不成?
他壓根沒有將這竹簡上的話放在心上,有趙國這靠山,還需要害怕什麼秦國?開玩笑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