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妃當日是和佘貴妃一起吃茶的,結果賢妃吃了佘貴妃贈送的紅酒就中毒差點身亡,也就是容天音前面在容花月那裡喝的東西,其實還不算是紅酒,不過是一種奇特的果酒罷了。
這件事對於一個宮妃來說,是件多麼扎眼的事蠹。
容天音知道那紅酒確實是佘貴妃這邊拿過去的,而且完全沒有動有手腳的痕跡。
她從摘星樓那件事後就一直呆在寶元殿裡哪也不去,到是秦玉跑她這裡跑得勤快。
所以,佘貴妃那邊的一些動作還是能從秦玉的嘴裡知道一些小道訊息的,聽說皇帝賜了不少這種紅酒給佘貴妃。除了佘貴妃,也就只有後宮之主的袁皇后有了,這也就能理解當初容花朋為什麼會有那東西的原因髹。
所以,容天音才斷定那東西肯定是佘貴妃這裡出去的,只是以佘貴妃的小心,就不應該會犯這樣的錯。
可經地查證,佘貴妃確實是直接給賢妃開了盞,先喝第一杯的也是賢妃。然後賢妃就當場出事了,之後的事也就成了佘貴妃的錯了,在場的宮人都看得清清楚楚的,誰也不能抵賴。
看似漏洞百出的害命,卻也是致佘貴妃性命堪憂的致命。
賢妃還在搶救當中,皇帝直接將佘貴妃帶到了長樂宮外殿,內殿正施救。
此時長樂宮內一片沉重的壓抑,裡邊是一片死沉如水。
皇帝和皇太后都在長樂宮正殿的外間,冰涼的地板上跪著的正是當今“寵妃”佘貴妃。
滿殿的宮人大氣都不敢出,因為皇帝雖沒有要暴怒的跡象,可是在他們熟悉了皇帝后,知道這才是皇帝真正動怒的樣子,平靜得讓人連呼吸都變得極端的困難。
因為事出在賢妃身上,做為女兒的秦玉和秦謹都在,而皇后則是“陪”著皇太后過來的,自然也是在場的,林林總總的下來,整個長樂宮都聚集了這麼些人。
正是商議國事的時候,皇帝突然接到了這個訊息,趕過來時賢妃已經被太醫搶救著。
皇帝除了剛見到佘貴妃那面時暴怒了一句後,之後的表情都十分的平靜,彷彿裡邊命懸一線的人不是他的枕邊人,而是一個毫不相干的人。
容天音是最後一個聽到訊息的人,所以,當她走進長樂宮時,凝結的氣氛更加變得古怪了起來。
自入宮以來,容天音還是頭一次與皇帝以這樣的方式見面。
再掃了眼滿殿的大家庭人物,容天音暗暗看著伏著地大氣不敢出的佘貴妃,不管皇帝喜不喜歡這個妃子,她現在的處境都十分的不妙。
佘貴妃自坐穩貴妃之位後,就一直安安靜靜的從不生事端,沒想到這次會被人一抓就抓牢了這般厲害的把柄。
除了錦元宮的人,其餘人看向佘貴妃的眼神都帶了興災樂禍和憐憫。
如果佘貴妃真想對賢妃下手,又怎麼可能會以這樣的方式下手,而且,賢妃也不過是被皇帝招過去了一兩次,佘貴妃也不至於吃醋到這種程度。
所以,大家都知道,佘貴妃這是被人詐了。
可佘貴妃拿不出證據,所以只能受下了這天大的委屈。
皇帝是什麼人?會看不出來這其中的問題?可是皇帝就是不願意看,直接定了佘貴妃的罪。
並不是皇帝說了什麼話,而是他什麼也沒說才真正的預設了佘貴妃的罪名。
佘貴妃如今這心裡早已如死灰,本來以為自己可以一再而小心了,這些年來,她已經將自己收斂得極好了,可為什麼還是出了這種低階錯誤?
有些人,就是容易忽視一些微小的細節。
然後,就是這樣的一個小忽視,將前途葬送了。
容天音壓著自己的腳步聲,衝著幾人行了禮然後默然站在一起,只是大家的眼神幾乎下意識的朝她看過來。
好似她容天音犯了什麼大錯。
容天音目不斜視的看著前方,當什麼也沒有看到。
“貴妃,你這次做得實在過分,有失你貴妃的身份。如此惡毒的婦人,怎麼還配做貴妃,皇帝,這件事,你得給賢妃一個好交待。”
皇太后從容天音的身上轉開目光,陰沉地看著伏著地不動的佘貴妃,此時佘貴妃聽到皇太后的話,心已經沒有任何失望了。
只希望這次的失誤,不會連累到兒子。
想起秦執,佘貴妃的身子一抖,腦海裡閃過一個個畫面,皆是醜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