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阿會的口頭禪,而且屢試不爽,竟連蠻不講理的鄰家男生,也只好低聲下氣地哄著她,晚上好去她家看連續劇,平時非讓她幾分不可呢!
這房子是爸爸打魚掙錢,和幾家人合起來建的,現在雖然顯得老態龍鐘,可在當時算洋氣的啦!
房子建成現在這樣,當時的確風光了好一陣子,再加上那電視機的“威風”,阿會的童年果然沒吃苦,被小夥伴們捧得像公主似的。
也是這些原因,所以後來發生的事,他無論如何不能恨爸爸,尤其長大後,更覺得老人家有他的苦衷,做晚輩的愛莫能助啊!
他看著房子裡的擺設,一會兒回憶過去,偶爾又推開窗戶看看外面,當然……這地方根本看不出什麼,老村和以前差不多,必須走到村莊外面,才能看到繁榮景象。
當時家裡只有一臺很小的黑白電視機,而且影象很麻……!
每間屋子裡只有一張舊木床,晚上經常停電,電燈不亮家裡很黑,只能點油燈或蠟燭。
這些房子就是她當年的樂園,現在有一些變成了外來工的家,隔壁很簡陋的農民出租房裡,住著一位少年,他的房間裡很簡陋,裡面只有必須的生活用品。
阿會走過去和隔壁那少年聊了一會兒,見打聽不出什麼,只好又回到這個屋子裡來,所謂睹物思人,不禁又想起過去那個家。
家是什麼概念?豪華的房子,漂亮的擺設,那只是一種物質享受,根本沒辦法牽動人的心,更不會令人牽掛。
她傢什麼都沒有,以前那些老傢俱,現在還完好無損,甚至那臺電視機都還在,只是早就不能用了。
其他人搬到什麼地方去了,根本無從得知,周圍全是外來工,說普通話才聽得懂,以前的家鄉話不是不會說,而是這麼多年沒說,口音早就有些變了。
她能在外面二十幾年不回家,那是因為家裡沒人了,以前幸福的家庭早已煙消雲散,親人們一個個的離也而去……。
剛才上來時,看見樓下住著一家人,雖然不是本地的,卻明顯不是上班族,因為有老人和孩子,誰打工把這些人帶上啊?
回到家裡後,第一件事就是要打聽鄰居們去哪裡了,可找到他們又怎樣,難道據實相告,說自己為什麼離開家的真實原因?
這麼多年沒回來,始終是因為過不了那道坎。雖然不是那麼委屈,卻也好說不好聽,沒有人會同情你啊!
“老人家!看樣子你們不是當地人,拖家帶口的在這裡,是做生意還是幹活呀?”既然進去打聽,總不能開門見山吧!
“我們剛搬來不久,兒子是開餐館的,他們一家人去打拼了,我在家裡帶孩子,免得當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啊!”
老婦人不少於六十歲,看樣子耳朵不是很好,而且普通話也聽不太明白,用家鄉話回答,阿輝倒是勉強聽懂了。
“如果條件允許,這未嘗不是辦法,把老人和孩子帶到外面,一家人可以安居樂業,又能上班掙錢……!”
阿會想到自己情況大致相同,難免有種同病相憐的感覺,一種親切感油然而生,順便找個凳子坐下,和她聊起家常來。
但她一直沒提自己是樓上的主人,畢竟人家只是租房子的,根本不會認識,也不可能瞭解,是不是又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