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抽一支籤吧!”老人將籤筒遞到了岑深面前,笑眯眯的說著。
“抽完了籤以後,爺爺會幫忙解籤嗎?”辛蕪瞄了眼籤筒裡的籤,竹籤上的字刻得很小,從外面看是看不到簽上有什麼字的。
老人拉攏客人時說好了贈送一次卜算的機會,就是不知道解籤算不算在內。
辛蕪曾經在寺廟裡求過籤,那時的規矩是求籤交一次錢,解籤同樣要再交錢的。要是待會兒老人說卜算只是抽籤,解籤不算在內,那這籤不就是白抽了麼。
“我這裡的籤文都是通俗易懂,不必解釋你們都能看懂的。”老人搖了搖籤筒,很好脾氣的說著話。
“而且你們抽完籤後,我還會附贈一句忠告,你們不用擔心的。”
很顯然不只辛蕪問過這個問題,老人回答很仔細。
岑深接過籤筒,在手中晃了幾下,隨手從裡面抽出一支籤來。
小小的一支簽上也能刻上不少字,辛蕪蹲在岑深的肩頭,第一時間就看到了竹籤上的籤文。
是一首詩,而且是她曾經讀過的詩。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
墮河而死,奈何公何!”
詩名《箜篌引》,出自哪裡辛蕪不記得了。她還記得這首詩背後的故事。
有個人喝醉了想要渡河,彼時河水湍急並不是適合渡河的時候。那人的妻子跟在他後面勸他不要渡河,那人不肯聽。執意渡河,死於溺水。那人的妻子在河邊哭著說了上面那首詩,旁觀者回家後就將他聽到的詩告訴了他的妻子,他的妻子用箜篌為詩配上了調,然後就流傳出去了。
辛蕪也只知道這些了,要讓她說詩有什麼內涵隱喻,她是不清楚的。
目不轉睛的看著對面的老人,等著那句忠告。
岑深也看到了籤文,他也知道籤文的表面意思,至於裡面的隱喻他還真不知道。抽籤的時候,他什麼也沒想,自然不清楚這詩文對應的是哪方面的問題。
老人臉色一變,不復方才的笑意。他伸手拿過岑深手中的竹籤,盯著籤文看了半天。又抬頭盯著岑深看了許久,右手的手指還在掐算。
他也沒說他算到了什麼,可看向岑深的的目光越發和藹可親起來。
嘆了一口氣,他說,“小公子,你要是能聽老朽一句勸,那還是下船回鄉去吧。這外面的日子聽上去是千好百好,其實都是不盡人意的,遠不如老家的日子快活。老朽送你一句忠告,偃師不渡江。”
偃師?
老人說話之初,岑深還不當回事,待聽到偃師二字時,他才真的正視面前的老者來。
且不說外界對偃師的傳說少之又少,老者出現後他也沒動過偃師的手段,能說明他是偃師的和光還在村裡沒有跟出來,可老者一語道破他的身份,這般算來,老者就是那位神運算元無疑了。他批過的籤文也該好好看看,不能掉以輕心。至於那句忠告是真是假還有待商榷。
“他真的能算命嗎?”辛蕪小小聲的說著話,她也發現老者確有奇異之處,不然也不會知道岑深是個偃師。
若是籤文字面意思是真,那豈不代表岑深往後都要離江河湖海遠遠的,也別想過河渡江了,臨江城也是去不了。
最好的法子就是轉道回府。
“我曾經聽過一種說法,對於命數而言,信者由命,不信者由幾。此話幾分真幾分假,可否請老先生為我解惑。”岑深拱了拱手,真心實意的請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