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蘇淮回京了。
他一回京城就連忙進了宮述職,那時早朝還未退,諸位大臣都親耳聽到了蘇淮在金原的所做所為。
蕭景瑜離開金原時,金原還是一片混亂,許多百姓因為各自的利益鬧了起來,寧王殿下辛苦維持的局面與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聲望都被打破。
蘇淮留在金原,就是為了處理這些事情,所幸的是,蘇淮處理的很好。
聽說是蘇淮懲戒了幾個謊報戶籍人口的人,然後將銀錢悉數發給了百姓,同時,又選了二三十個青壯年男子去押運貨物,這貨物,就是種子,但是路途遙遠,甚為艱辛,初時並沒有很多人願意去,是蘇淮告訴他們,想要活下去,不能只靠人救濟,而是應該靠自己,只有自己有能力,才能生活的更好。
剛開始報名的人很少,後來人越來越多,直到湊夠了人數,蘇淮才告訴他們說,去押運貨物是有工錢的,而貨物也不需要出錢,這些,寧王殿下早就已經同商家商量好付過錢了。
這時,百姓們才又想起寧王殿下的好來,寧王殿下不僅賑災救民,懲治貪官,就連他們以後的退路都給他們找到了,他們有什麼理由不去做呢?
後來,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加入押運隊伍,且不要工錢,因為當時有人說了:寧王殿下與我們非親非故尚能如此做為,那我們為了自己的親人,為何不能付出自己的勞力?
人多了,力量便大了,蘇淮還是付了工錢,但是到最後也只是選了七十人,這些人不止金原縣的,還有周邊縣城的人,他們都願意為了自己的親人為了以後能更好的生活而付出。
他們去押運貨物了,留在當地的人們就開始除草翻地,只要種子一到,立刻就能播種。
而在這期間,朝廷的救災糧食所剩已經不多,最多隻夠吃半個月,農作物的生長需要時間,沒有糧食支撐他們根本活不到那個時候。
這時,大家人心惶惶,卻都不敢表露。
有一天,蘇淮喝醉了,偶然透露出寧王殿下已經在想辦法籌糧,糧食因為災荒而越發貴重,寧王殿下為了幫助金原和周邊縣城的百姓,掏空了家產,這才籌到了糧食。
那天之後,就又有許多人說,寧王殿下為了他們傾盡所有,他們不能再給殿下添亂了,應該學著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讓殿下減輕些壓力。
於是在金原縣城,以福泰錢莊的掌櫃為首,建立了自治會,由百姓推薦了十人做為會員。
自治會意在新的縣令未上任時,自治管理縣內大小事務,而自治會里,另有一寧王蘇淮)派去的人幫忙決策與監督。
糧食押運回來了,有自治會幫忙管理分送,而因為有寧王的人監督著,他們也不敢中飽私囊,就這樣,金原和周圍的幾個縣漸漸走上正軌。
現在蘇淮回京,算是完成了皇上給他的命令,後續只需要派個人去金原看著,等著王爺的糧食到那兒就行。
陛下十分高興,讓蘇淮趕緊休息,準備與葉將軍和顧統領一起負責圍場的安全事宜。
蘇淮哪裡敢休息,明日就要出發了,他才剛回來,時間上根本來不及去準備什麼,好在有安伯侯幫忙,這幾日都是他和顧統領葉將軍二人一起討論佈防事宜,事情已經做完,蘇淮只需接管便好。
葉寒枝聽著小滿從外面打聽回來的訊息,笑了笑。
小滿打聽到的,只是別人看到的,聽到的,事實上,蕭景瑜的救災糧食早就準備好了,而且,並沒有花多少錢,那些引導百姓的聲音,算是蕭景瑜派人故意這麼幹的。
什麼自治會,分明就是蕭景瑜的一言堂,自治會里的人討論對策,覺得可行的,蕭景瑜的人點個頭,不可行的,蕭景瑜的人改一改,絕沒有人反對,可笑的是自治會里的那些人還以為是自己的決策,高興的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