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頁一頁看過去,越看眉頭皺得越緊。
作坊那邊的工匠,大多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讓他們改進,他們或許有方向,可把一個東西擺在那裡,讓他們估算這個東西合不合用,好不好用,他們是做不到的。
而且讓他們記錄結果,也非常費勁。
他們基本上不會寫字,年齡比較大了,思維僵化,學習的進度也慢,讓他們用他們會的有限的幾個字,完整做記錄,他們肯定做不到。
陳春燕放開作坊那邊的花名冊,拿起了學堂的花名冊。
學堂那邊每三個月算一學期,一學期比一學期的學習任務重。
在趙夫人全面接手學堂的管理事宜後,就把陳春燕寓教於樂的模式打破了。
學堂平時根本不休息,在學期和學期之間,有五天假期。
用趙夫人的話來說,這些孩子有書讀都應該感恩了,哪裡還能挑剔學習的時間長,這簡直是不應該的事情。
趙夫人的邏輯格外強大,陳春燕根本無法反駁。
而且陳春燕也去學堂看過,那些孩子真的沒有逆反的情緒,大概對於他們來說,讀書真的是非常好的事情。
經過這麼高強度的訓練,陳春燕才覺得人的潛力果然是無限大的。
第一批學生竟然只用了一年時間,就把小學六年的內容全都學完了。
這一點之前陳春燕是不知道,她現在看著花名冊上標註的進度,整個人都斯巴達了。
她想如果是她讀小學的時候,老師稍微多佈置一點作業,她恐怕都要原地爆炸。
她很佩服這些孩子。
她繼續往後翻。
她眼睛一亮。
趙夫人竟然無師自通地分了快慢班,後面還有幾個學生單獨被提出來讀了快班。
這幾個學生的年紀比較大,讀書又刻苦,理解能力還不錯,已經開始接觸初中的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