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不曾上朝,大小官員都覺得有些不習慣了,但他們更多的是高興,埋頭苦讀數十載,從眾多讀書人中脫穎而出,他們誰心中沒點兒抱負呢,只是他們心裡的抱負都被暫時壓下了而已,能有機會為國為民做點事兒,他們立刻就打起了精神來。
下面的官員都興奮著,但三品以上的大員卻都覺得紅紅火火恍恍惚惚的,這事兒出得毫無預兆,讓人措手不及,他們也不知道是好事兒還是壞事兒,一個個的坐在朝房裡,端著杯茶,也不參與討論。
門外跑來個太監,“各位大人,準備上朝了。”
文淵率先起立,“走吧,陛下來了。”
一群朝廷命官三三兩兩走進金鑾殿,橫平豎直地站好。
皇帝一路走一路打呵欠,他才是那個最不習慣上早朝的人,大臣至少還會早起辦公,而他都是睡到天光大亮才起,他現在只覺得眼睛澀得很,必須要一直眨眼,才舒服點。
三聲鞭響後,皇上出現在了大殿內。
大臣齊齊跪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帝:“平生。”他打了個呵欠,“朕許久不上朝,怕是積累了不少事務,今天就一件一件來處理。”
他自己也清楚得很,他以前擺出的態度太過明確,那就是誰給他惹麻煩,他就讓誰全家都麻煩。
是以沒讓太監說什麼“有事早奏,無事退朝”的話,他怕這話一出,下面一片安靜,那可真就尷尬了。
他畢竟還要在這裡待幾百年,不像以前,以前他以為自己很快就能飛昇了,很多事情不用管,但現在嘛,就算只是為了讓自己能活得更舒服點兒,該管的事情,他還是得管起來了。
他故意把話說得清楚明白,就是想讓那些膽子大的人來帶個頭奏報些什麼。
但……效果好像不是太好。
御座下的大臣們偷偷打量著對方,好似誰都不願意站出來當這個出頭鳥似的。
皇帝有些惱怒,久不露面,他說的話不管用了嗎?
他如此想著,臉色更加難看起來。
下面的人越發連大氣都不敢出了。
文淵覺得皇帝的態度有些奇怪,事出反常必有妖,他偷偷朝總管太監瞄去,這一瞬間兩人的眼神對個正著。
李福全幾不可查地朝文淵點了點頭。
文淵心中有數了,他走出百官隊伍,朝皇帝行禮,“下官有事啟奏……”
文武百官都震驚了,他們不可置信地看著文淵,心說這真是位英雄啊。
趙時濟出事還不到三個月,那時的事情還歷歷在目,您就敢繼續捋陛下的虎鬚,您是人太彪呢,還是記性太不好呢?
他們把腦袋埋得更低了。
文淵把韃靼搶掠後發生的事情娓娓道來,最後說:“那些流民一直在往南跑,都快抵達江南了,恐怕會影響江南的收成,還請陛下早作決斷。”
大人們心口突突跳,心說完了完了,這一回文大人撞槍口上了,陛下最不喜歡聽到的就是這種訊息啊。
然而皇帝卻忽然道:“讓流民從北方逃竄到了南方,你們這些人是幹什麼吃的?”
咦?
好像跟想象的不太一樣啊。
文淵立刻道:“流民人數龐大,而且已經從單純的流民變成了土匪,危害巨大,需要派.兵鎮壓……”
喜歡大農請大家收藏:()大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