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春一晚上都沒睡踏實,腦子裡全是如何救助流民裡的婦孺,如何妥善安置他們的事情。
她想事情想得腦袋痛,索性提前起床,去把牲口的口糧給煮出來。
窸窸窣窣的聲音是沒有了,但沒過多會兒,叮鈴哐啷的聲音又開始了。
陳春燕掀開被子,翻身坐起,歪著腦袋聽到底是哪兒傳出來的聲音。
可她一坐起來,聲音就不太明顯了,躺下去,想繼續睡,眼睛一閉上,那聲音又變得明顯了起來。
陳春燕:“……”
她的睡眠質量一直不太好,之前沒有體現出來,主要是因為鄉下本來就比較安靜。
她嘆了口氣,穿衣服起床了。
她要去看看到底是哪個如此勤奮,不用催促,這麼早就開始幹活了。
她止不住打呵欠,一個接一個的,根本停不下來。
循著聲音走到牲口棚那邊,裡面發出的聲音在空曠的地方顯得更加明顯了。
陳春燕又打了個呵欠,揉了揉泛起淚水的眼睛,走進了棚子裡。
陳春燕:“春姐,這麼早,你幹什麼呢?”
董明春:“睡不著,就來喂牲口。”她頓了頓,接著道,“我吵到你了是不是?”
她尷尬地在圍裙上擦了擦手,“那我不弄了,你再回去睡會兒吧。”
怎麼可能睡得著,只能中午睡會午覺了。
陳春燕搖頭,“你忙你的,我隨便看看。”
不能打擊員工的積極性。
她在心裡這樣告訴自己,才把心中翻湧的起床氣給壓了下去。
她勉強保持著微笑,回去洗漱了。
洗完臉,她照了照鏡子,可慘了,整張臉都是浮腫的。
她對著鏡子按摩了一會兒,才擦上香膏,去抽了本書來看。
這個時代的書可貴了,她書房收集的這幾本書就花了一百多兩銀子。
這還是她為了瞭解這個世界的情況,下了狠心收集來了。
這裡的有些東西跟她的世界是一樣的,有的東西卻不同,她得小心規避這裡沒有出現的東西。
比如詩詞,比如名人名言。
人都沒有那個人,引用過來豈不奇怪?
不過現在嘛,她準備自己編寫教材,那些東西就無所謂了,以後再引用,別人問引用哪裡的,她就說教材裡的就行了。
說老實話,小學時代距離她太過遙遠,書本上的內容她都不記得了。
她歪在椅子上回憶,小學的課本上好像有古詩,有很萌萌噠的現代文,但是沒有文言文,課後還有習題。
習題就免了,不過文言文得加上,畢竟這個時代的孩子啟蒙的讀物全是文言文的,她得隨大流。
至於現代文嘛,她真不記得了,腦子裡現存的都是中學的課文,比如《荷塘月色》,那個給孩子們啟蒙,好像有點難了。
好在她還記得《伊索寓言》,她不僅看過中文版的,還看過英文版的,且不止一遍,這樣中英文一起回憶,再自個兒編一點完善進去,應該能當現代文用了。
她這麼想著就開始編寫小學教材了。
一本教材她分為四個單元,每個單元都由古文、現代文和詩片語成,現代文打頭。
她先選了三篇最著名的寓言故事《農夫和蛇》《龜兔賽跑》和《狐狸和葡萄》打頭。
她只記得大概,就先把大概的故事寫了下來,再想象潤色。
喜歡大農請大家收藏:()大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