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燕指了一片空地,運來的石料全部被堆在了空地上。
來的人比想象中更多,而且她這邊安排人計算石料數量,那邊還不斷有人拉著車排到隊伍末尾。
她顯然不能因為排隊的人多,就別人說是一車就一車,她得按照她的車來衡量才行,以免別人覺得她好糊弄,之後弄來的石料越來越少,還要收一樣的錢。
董明春窮怕了,她比陳春燕更絕,陳春燕只是用“車”來衡量,而她卻弄了個稱豬的大稱過來稱石料。
董明春:“一車石料得滿足兩個條件才能拿錢,一是能填滿我們這車一車,二是重點不得低於我規定的限度。”
村民立刻鬧鬧哄哄起來,說什麼的都有。
最多的是說陳春燕之前說要收石料時,並沒有規定這麼多限制條件,大家把石料運來的才說,是不是想玩兒他們。
董明春:“我們燕老闆心善,可以按車來衡量,但我是在底層混過的,知道什麼樣的人都有,有的人就專門矇騙善心人,從人家手裡摳錢。我相信大家不是這樣的人,都是鄉里鄉親的,麻煩點,大家也能理解。我們先把規矩定下來,免得日後生亂。我們要的石料量很大,這樣做既是保障我們的利益,也是保障大家的利益。”
陳春燕淡淡瞥了董明春一眼,心中暗道:這又是個聰明人啊。
董明春知道陳春燕是村裡人,一家三輩人都是村裡人,與村裡人熟悉得很,很多時候不便鬧得太難看,那些人要佔些便宜,陳春燕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但在大家族有一條定律,主人家是不會犯錯的,錯的都是下面的人。
既然陳春燕拉不下這個臉,就由她來做吧,她相信陳春燕能明白她的意思的。
陳春燕確實懂了,也馬上想到了後續的應對方法。
就算有人鬧起來了,找她要說法,她也可以用扣董明春半年月例這樣的方式平息,半年月例銀子不少了,誰都說不出她偏袒了自己人的話。
但事後嘛,她可以用其他方式補償回來。
村民們圍著董明春吵吵嚷嚷。
董明春幾次瞄向陳春燕。
陳春燕便起身回了她自個兒的院子。
有她在,村民的氣焰要囂張些,而董明春行事便有顧忌,她走了,董明春態度再強硬些,想必村民很快就無話可說了。
陳春燕叫來兩個小子,剛剛安排他們去城裡換些銅子兒回來,院子外面的吵嚷聲便停歇了。
原因無他,只因董明春下了一劑猛藥。
她說:“要是實在不滿意我們的做法,石料你們拉走,我們不收了。”
辛辛苦苦大老遠拉來的石料,一個銅子兒都沒有換到,哪裡有拉走的道理!
董明春環視一圈,見沒有人有異議的,便坐在了陳春燕之前的座位上。
她指著陳家的車,“倒石料。”
排在第一位的村民便上前將石料倒進陳家的車裡。
他是用背篼背的,石料自然填不滿一車。
董明春便拿著石灰粉在馬車上畫上五個刻度,又將石料堆到馬車一角。
她測量了一番,便道:“兩個大子。”
村民沒有異議,他親眼看到了馬車被等分成五份,而他帶來的石料確實只足夠填滿一份。
本來還要稱重的,但董明春留了個心眼,她將人家帶來的石料堆得冒尖尖了,再去稱重吃虧的就是陳家,她自然也就略去了這一項。
喜歡大農請大家收藏:()大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