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燕再次回到醫館時,許大夫都已經看完了許京墨整理的脈案。
許大夫:“你最近做得不錯,有什麼想法嗎?”
許京墨:“本地患足痺之症者甚多,兒子對比古書記錄的情況分析,以為這或許跟本地的氣候關係很大。氣候非人力所能改變,兒子便想或許能從飲食入手,建議大家多吃祛寒溼的食物。”
許大夫搖頭,“這個治標不治本,我們這兒的天氣就決定了,冬天必然沒有什麼蔬菜可吃,家家戶戶窖裡藏的都是蘿蔔和白菜,冬天的時間又長,即便其他季節注意了飲食,過一個冬天,又會恢復原狀。”
許京墨便道:“是,兒子也知道,是以最近一有空就上山,看能不能尋到一種便於存放的食物。”
許大夫聽到腳步聲,朝外看了一眼,“燕兒回來了。”
陳春燕笑眯眯地走到許大夫的身邊,“許大夫,您跟阿墨哥聊什麼呢?”
許大夫:“我們在討論足痺之症,阿墨提議食療,不過條件有限,恐怕不能成功。”
陳春燕奇怪地看向許京墨,不是已經在研究蜂療了麼,為什麼不告訴許大夫呢?
許京墨注意到陳春燕的視線,輕輕搖了搖頭。
陳春燕便知道許京墨並不準備現在告訴許大夫,她也就不多事開口了。
她說:“阿墨哥還記得我上次畫給祁軒的植物嗎?裡面有一種叫辣椒的,就可以祛溼,而且曬乾之後,碾成粉末,也便於儲存,存一年都不會壞,只可惜祁軒現在還沒找到。”
許大夫驚奇地看著陳春燕:“都沒有找到,你怎麼知道功效?”
陳春燕:“我吃過一次,這東西吃到嘴裡燒乎乎的,吃過之後,嘴巴這一圈都發燙髮熱,冬天裡吃最好,夏天裡吃容易上火。”
許大夫:“其味比之大蒜如何?”
陳春燕:“更辣。”
許大夫搖頭,“恐怕沒幾個人能接受這種味道吧?”
陳春燕連連擺手,“當然不,只要做好了,可多人喜歡吃了,一般的菜里加一點辣椒就會變得更加鮮香,也更加下飯。”
此種東西當真是聞所未聞。
許大夫便道:“你將東西畫下來,我託走南闖北的藥材商去問問。”
陳春燕眼睛一亮,“那您可得重點問問沿海地區,我吃到的辣椒就是行商從沿海那邊帶過來的。”
許大夫遞出紙筆。
陳春燕便專心畫了起來。
如今世道不太平,皇上忙於修道煉丹,奸臣當道,剋扣軍士糧餉,軍士也要吃飯,又不是靠著一腔熱血就能填飽肚子的,是以禁海令形同虛設,只要出海的客商懂點事,知道孝敬他們,要出海,那就出唄。
是以陳春燕一說東西是來自海上,許大夫立刻就信了,這種聞所未聞的東西,由海上而來的可能性非常大。
陳春燕畫好了辣椒,遞給許大夫看。
許大夫捏著鬍鬚看了好一陣,不說話也不動,好像陷入了沉思。
陳春燕看向許京墨,眼帶詢問之色。
許京墨搖搖頭,表示自己也不是很懂。
兩個人無聲交流了一會兒,許大夫才忽然拍了下自己的腦袋。
“哎呀,我好像見過!”
喜歡大農請大家收藏:()大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