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為我去死嗎?”小龍女反問了一句。
這是什麼展開?我本想回答“願意”,但是到嘴裡卻說成了:“我是個怕死的人!”
“我記得你在古墓也說過,你是個怕死的人。”小龍女沒有直接回答我的問題。
“我的確說過,虧你記得。那你還同意跟著我一起走嗎?”
“我不知道。如果你不願意為我去死,我是不能和你在一起的。可是我想……”
“你喜歡我,是不是?”
“我不知道……我怕,我怕你離開我,不會回來了。”小龍女說道。
“那麼我這樣回答:不,我不會死的。因為我要和你好好活下去,一起活得好久好久,永不分離!”我猜到了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卻沒有直接給小龍女要的答案,而是按照心中的真實想法說了出來。其實還有一句沒有說出口:倘若我們兩個真的要死一個的話,我希望她能活著!
這就是我的答案,無論小龍女會如何看待它,我都是如此想。
“我懂了!”小龍女溫柔地笑道。
最讓人心動的,卻是那一抹溫柔的微笑。小龍女真的是不懂情嗎?我相信在跟我相處的日子裡,她懂了,所以她懂了。
“龍兒,你笑得真好看!我叫你龍兒,你願意嗎?”我很高興地說道。
“那我便叫你過兒!”
我站起身來,坐到她的身邊,摟過她的身體,讓她挨著我。我們相依相偎,一同望著船外的太湖採蓮之景,卻是沉浸在彼此的溫暖之中,渾然忘物。
…………
“越女採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雞尺溪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一陣輕柔婉轉的歌聲,飄在煙水濛濛的湖面上。
歌聲發自太湖蓮花深處的一隻小船之中,船上的少女們和歌嘻笑,蕩舟採蓮。她們唱的曲子是北宋大詞人歐陽修所作的《蝶戀花》,寫的正是越女採蓮的情景,雖只寥寥數十字,但季節、時辰、所在、景物以及越女的容貌、衣著、首飾、心情,無一不描繪得歷歷如見,下半闋更是寫景中有敘事,敘事中挾抒情,自近而遠,餘意不盡。歐陽修在江南為官日久,吳山越水、柔情密意,盡皆融入這長短句中了。
宋人不論達官貴人,或是裡巷小民,無不以唱詞為樂,是以柳永新詞一出,皆廣為傳唱。而江南春岸折柳,秋湖採蓮,伴隨的往往是歐詞。
此時更是節近中秋,荷葉漸殘,蓮肉飽滿。採蓮的姑娘又在唱著採蓮曲,一展歌喉,正為採蓮覓情郎。
楊過和小龍女此刻正在採蓮姑娘們的歌聲中心心相印,這卻是四年朝夕相伴尋來的美好姻緣。
…………
他們在一起了,沒有什麼可以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