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墨脂硯先很稀奇山裡的蟲蛾,溪邊的石子,後漸漸疲倦要人背,王忠看著孫子可憐就彎腰想去馱,小雨阻止道:爸爸像你們這樣大時天天爬龍谷山,從沒有叫你爺爺奶奶背過。你們加油,到時候爸爸帶你們去看野猴子。
真的嗎,爸爸?
當然是的,這裡有一群野猴子就躲在龍谷山連脈的寶岱山裡。
一路上,小雨不斷鼓勵孩子們,說著山裡的稀奇給孩子們加油。
走到山頂有一休息亭,名喚“晴方好”。孩子們以為到了,小雨指著遠處一片竹林說道:那邊才是呢。
楊仙李道:我們吃過午飯再走吧。別讓孩子們餓壞了。山頂的“晴方好”這石木亭就是鎮上的先輩們蓋的,給來山裡幹活的爬累了的人們休息吃飯用的。
秋姐放下肩擔,從包袋裡拿出家裡帶來的午餐。
朵瑩惜墨脂硯坐在“晴方好”的石木凳上邊吃飯邊眺望,第一次站在這麼高處望著東瓶鎮全收眼底,賞心悅目至極,臉上掛著的疲憊也已退去。首次在高山野外就餐,甚覺飯更香味更美。
站在“晴方好”鳥瞰山下,西南面的關谷山王家宗祠牆梁破敗傾倒,野草叢生,東北面的寶岱山樹彎搖晃有猴群出沒跡象,好久沒有這心曠神怡的感覺了。小雨不禁吟道:“晴方好”
闊別三十年餘,今攜妻兒登舊,嗲嬤不複當年勇,鬢霜如銀;吾亦不存那年幼,老大不小;興許,興許,嘆人世蒼茫,日月悠悠;望龍谷山外,翠竹一扇。幾度風夢秋雨聲,而今雨秋談。莫切,莫切,瞧珠玉耀眼,離塵不隨;看金黃銀杏,落葉總歸根。自古錢財官場悅,孤草土一丘。
傑兒盈兒聽得出神,拍手叫好。齊聲道:以前義父就常跟我們姐妹說小雨舅舅的詩才高八鬥,今日一聞,果然盛名不虛。我們姐妹也想跟舅舅學作詩詞。
小雨笑道:你們姐妹能有這樣的情懷當然是好。不管你們處在什麼地方,從事什麼行業,腹有詩書氣自華。萬萬不要認為詩詞只是讀書人的事。
秋姐接聲道:我也是這些年才知道讀書好。雖然傑盈很早就輟學了,但我依然全力支援她們姐妹繼續看書讀書。當初我就是讀書少,不明事理,不懂世事才會走上悔恨一生的歧路。
聽到這裡,楊仙李嘆了一口氣道:是呀,我活到這麼老了才知道讀書好。秋兒的不幸人生也有我的錯。當時我和你外婆硬不讓你們上學。雖然你爸從小沒有上過學,在讀書教育這方面還是你爸比我明白事理。
小雨道:依伢娘親),這不能怪你,當初家裡真的太窮了。
傑兒盈兒道: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還提它幹什麼呢?我們現在跟舅舅討論詩詞。
小雨笑道:像你舅媽這樣在大學裡有豐富的才華就可以授予他人知識,做一名優秀的教育者。而你們姐妹現在幫著你媽媽做點生意,腹有詩書可以陶冶情操,能辨忠奸,知偽善。即使是打工人多讀詩詞也會發揚正能量,遠離邪惡侵襲。這樣的社會就更加美好。所以讀書是社會各階層,各行各業人的事。只是跟所有行業一樣,良莠不齊,魚龍混雜。書也是這樣,有正能量的書,也有負能量的書。我們要擁抱我國古典文學和詩詞,遠離淫濫汙穢邪惡書籍。
盈兒道:這我們知道並牢記在心。義父以前也是這樣教導我們的。現在我們每天都在學習“唐詩宋詞”,就是覺得自己寫起詩詞有點難。
小雨道:詩詞倒不難,只要認真學習唐詩宋詞,多背一些在心底,當你有真情或感懷時就可以動筆寫。一開始不要急,寫好後過幾天再回頭看,其中一些字多加推敲斟酌,再寫一遍,這樣堅持不懈寫下去自然就會好起來的。倒是小說寫起來更難。
傑兒道:舅舅,你會寫小說嗎?
小雨笑道:我也是先寫一些日記,短篇小說,以後慢慢試著寫長篇小說。
盈兒道:舅舅,是寫短篇好還是長篇好呢?會寫短篇小說,自然也會寫長篇小說了。
小雨道:這沒有絕對的。如有些文學大師就寫短篇小說而沒有寫長篇小說,如魯迅先生。
長篇小說比短篇小說難,要寫好就更不容易。但只要心中有故事的人無論短篇小說還是長篇小說都能寫。
秋姐笑說道:小雨,你教教惜墨和脂硯寫吧。
小雨道:他們還小。先把學堂裡的基礎知識學好才是要緊的。先讓他們學會講故事,能說會道,這是寫作文寫小說的首要前提,但不能沒有章理的胡說八道,更不能嘩眾取寵騙人。
王忠道:我們走吧,再不走就是到半夜孩子們也走不到了。
楊仙李拿著蒲扇給惜墨和脂硯驅蚊,說道:別聽你爺爺胡說,從“晴方好”到大嶺的坡度很緩,走過去要輕松多了。
小雨心下還是很肯定孩子們的毅力。一般城市裡長大的同齡孩子是吃不了這苦的。
終於趕在日落前到了大嶺村。這裡海拔差不多一千米。過去秋姐們大約半天就能走到,今天陪著惜墨和脂硯慢慢搖到。
雖然名喚大嶺,其實一點都不大,整個村就八十多戶人家。高高低低,錯落有致,極其不規則的土牆黛瓦的房子分散在高山嶺中。最大一塊平地就是爬上大嶺時村口大約二百多平方米的空地。這是村部的門口也是大嶺小學的門前。往裡走就是一條寬不過半米的羊腸小道,村民們房子高低落差很大,這戶房人家的大門口就是那戶人家的房頂之上。由於松林密佈,村民們的房屋像鑲嵌在林海中的精靈。
村民們的稻地是標準的梯田。最大的一塊水稻田寬度不超二十平方米。
經過學校門前,越崎嶇不平的黃泥小道,顛簸了十幾分鐘,來到一座沒有密封的半截灰瓦土牆木屋,大門是一扇竹木板,門前搭著木架的陽臺。秋姐說:我們到家了。
王忠趕著燒水給大家洗澡,瓦灶繩床,階柳庭花,小雨說這就是我記憶中的童年。也許是在綢緞城大城市裡生活太久了,對於童年的生活,小雨似乎又感到熟悉又陌生起來。
孩子們第一次用純天然的大木桶洗澡覺得特別稀奇高興。電飯鍋裡蒸著番薯,土灶上燒著飯菜,大家吃著夾帶著野味兒香的土灶晚飯後,休息了一下就準備睡覺了,因為實在沒有去處,大門外一團漆黑,又沒有電視更沒有手機訊號,只有電話才可以跟外界聯系。另外,爬了一天的山早就累壞了。
王忠,秋姐,楊仙李躺下床一會兒就打呼嚕了。惜墨和脂硯朵瑩睡在草墊的床上很不習慣,但是累癱的身子還是管不了那麼多。半夜朵瑩和孩子們都被小蟲咬醒,身上到處是一塊塊紅斑。小雨趕緊拿來從綢緞城帶來的蚊蟲叮咬消毒液。來之前小雨就想到山區蚊蟲多,於是帶些藥來。小雨對孩子們道:這是地蝨子搗鬼,專門咬細皮嫩肉和陌生的人。擦上藥就會沒事的。
木隔牆傳來陣陣有節奏的鼾聲,噴灑消毒後孩子們繼續睡去。
天矇矇亮,公雞一聲接著一聲報曉,狗兒也跟著熱鬧。孩子們平生第一次聽到雞鳴狗吠,很驚喜,紛紛爬滾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