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最容易生存。”魯院長先定議。
“嗯。”
“在生物還沒有魔化的情況下,海洋是避難的天堂。水可以阻隔視野,也能阻隔吼聲,更能阻隔速度。大部分情況下,海洋生物擁有自己獨特的聲波,用於同族通訊,否則它們就不會離開太遠。因為是同族通訊,其餘種族就難以聽到了。”
“體型小也不是弱點。”唐士道加了一句。
“對。在海洋中體型龐大是安全保障,但體型小也不是弱點。往往,體型小的生物擁有非常不錯的速度,很容易逃離大型海獸的追捕。更大好處,體型龐大的生物就算可以追上,它們也不會費力追趕。畢竟,花大力氣吃一點小食物,吃得到也虧損了體能,不合算。相比起來,海洋的生物種類更容易活下來,食物也更豐富。實驗初期,對環境還陌生的海獸不會遊太遠,除非周邊食物不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唐士道看得出來,飛獸為了捕食和安全,巡視周邊範圍最大。
地獸和海獸都小心據守。
除非有危險,或者食物不足才會遠行。
以1億以下的體術感應,唐士道很容易鑑辨整一顆星球的動態。不過,在經驗上卻不如魯院長這種做過無數實驗的人。另一方面,如果僅僅為了結果,唐士道脫掉禁魔石戒指,強行讓所有生物進入魔化狀態,這樣很快就能加速開展。
但這是為了生命編織的研究,結果不重要,過程才重要。
所以。
現在星球上的魔泉也不是最大的,也是漸增式滋養。這樣一來,就算魔泉加速了生物的演化,這種成長速度也不會太快,讓各類生物都擁有一個適應過程。
這次選中目標是一隻人面鳥。
它擁有類人的面孔,寬大的翅膀,強健的足爪,除了利喙之外跟一般猛禽沒有區別。因為是培養新物種,又是人面獸型別,它的本身條件自然不能太差。最重要,它一開始就是雙食性,肉類,果實,甚至樹葉都能填飽肚子。
飛行。
強健。
雜食。
在這種情況下,人面鳥的生存機率自然更高得多。
當然啦。
一味的好條件是不行的。
想真真正正培養一個新物種,它的生存環境需要一些‘困難’條件。魔形獸和機械獸就像煉一個蠱蟲,成功活下來,與眾不同,這就足夠了。人面獸的培養是種群,個體強大與否不重要,整體要有生存能力。
“……所以,人面獸一開始就是自孕體,它誕生的後代才分雌性和雄性。”魯院長繼續說明。
“它等於‘始祖’?”
“其實,也不能這麼說。嚴格來說,它是未完美化的生靈,可能用‘初祖’形容更適合。當它成功演化,成功被虛空承認,那一隻才算真真正正的始祖。例如這人面鳥,它只是未魔化狀態,連魔獸都不算。而且,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凡獸式繁殖。演化至始祖,繁衍方面可能就是分裂,甚至分離一部分變成新後裔。”
“原來如此。”唐士道不經意想到凡人們的神話。
某某神靈。
身體全部分離,頭部變成什麼,身體變成什麼,雙手變成什麼……這是虛空平凡種族最常見的神話描述。現在看來,這可能就是‘始祖’的繁殖方式。實驗中的人面鳥沒有這種能力,它太弱小了。如果單獨分離一雙翅膀,絕對無法變成一個新生命。
不過,源獸或界外魔的巨型獸類,隨意‘掉一毛變成一條巨蛇’很正常,它們擁有這種體質與能量。
“……唐先生,你大概都明白了吧?那麼,我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