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因為遼國方面的議和代表沒有到齊,還有趙恆也不放心叫寇準等主戰的大臣去談判,還要從東京叫合適的人過來等等原因,正式的和談大會暫時還不能開始。不過既然雙方的最高統帥都同意和談了,這事也算鐵板釘釘了,在和談開始之前也是有許多事情要做的,比如一些邊遠地區由於訊息還未傳達到,戰鬥還在繼續,像定州,要雙方共同派信使去通知停戰;還有遼軍在已佔領地區搶得的財物要抓緊時間運走,免得和談時被宋人要回去。另外既然停戰了,這大隊的人馬也可以開始回撤了,畢竟這秋末冬初的季節在野外宿營並不是什麼愜意的事情。
因為蕭燕燕的吩咐,去往定州方向的信使,走得不緊不慢,他也知道太後的意圖,無非就是想借宋軍的手多消耗一些大賀氏的力量。所以當大賀氏首領接到停戰詔書,已是幾天後的事了。大賀氏首領捧著詔書差點哭出來,如果這詔書再晚來幾天,怕他也要步了遙輦氏的後塵領兵回家了。
這沈萬達坐鎮定州,兩個兒子帶著人馬四處襲擾遼軍糧道。雖然遼軍在耶律婉清的安排下加強了押運的力量,但還是損失慘重。因為沈世禮和沈世儀通常是一個先領兵突襲,引得押運糧草的遼軍追擊,調虎離山之後。另一個就帶人冒出來,也不纏鬥,放一把火就跑。弄得押運糧草的遼軍顧此失彼,深受其害。
大賀氏到了以後就想先圍住定州,來個圍魏救趙,把城外真的宋軍引回來。因為根據戰報和他的推測,定州城裡應該沒有多少人馬了,所以他剛開始對自己的戰術還是很有自信的。雖然缺乏攻城的大型器械,但他還是讓士兵利用僅有的雲梯全力攻城,他就是要給沈萬達一些壓力,讓他把在外作戰計程車兵召回來。可宋軍的抵抗和反擊出乎了他的意料。他拼盡全力的進攻竟然被宋軍打回來了!他有點想不明白!退回來的統領告訴他,宋軍人數眾多,防守嚴密,憑現在的力量難以攻上城牆。大賀氏首領就納悶了,這定州的人馬到底有多少呢?難道能越打越多嗎?好吧,想不明白就先不想了,攻不下來就不攻了。換個戰法先把城圍起來,再去圍剿襲擾糧道的宋軍吧!於是大賀氏首領讓大部分人馬把定州圍了起來,分出精銳騎兵讓世子賀志簫率領去剿滅城外襲擾糧道的宋軍。
當王繼忠在宋遼之間往返媾和的時候,定州方面的戰鬥一直在激烈地進行著。定州城雖被圍但這次宋軍並沒有像上次那樣閉門不出,而是經常有人馬出城,尋找遼軍的薄弱之處,主動進攻。經過幾次交鋒,大賀氏的包圍圈被扯得七零八落,形同虛設了。大賀氏首領鬱悶之餘把抓到的幾個宋軍戰俘叫來審問,透過審問得知現在定州城裡的人馬數量已經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
原來現在定州城裡竟然彙聚了好幾路人馬,都是從其他被佔領的州城裡跑出來的。這些潰兵在城破之時由一些低階軍官率領趁亂跑出來,他們不敢往南跑,怕被以逃兵的罪名治罪,只能遊蕩在淪陷區,成了散兵遊勇。聽說定州城還未被攻破,就紛紛向定州聚攏過來。開始的時候因為遙輦部落圍在定州城外,他們無法與定州的守軍聯絡。待遙輦部落退兵以後,這些潰兵先後進入了定州城。沈萬達正愁人馬不足,而這些潰兵也都想戴罪立功,以正名聲,所以大家一拍即合,各路潰兵都表示願意聽從沈萬達的調遣。因此定州的防守和進攻力量都得到了加強。
大賀首領審問完了,叫人把俘虜帶走以後,心道:這定州還真是個燙手的山芋,遙輦氏既然都搞不定,大賀氏就更難說了。眼下還是要儲存自己的實力要緊,所以大賀首領開始對定州城採取圍而不戰的方法。至於世子賀志簫那邊大賀首領還是有些自信的,畢竟與大宋的騎兵比,他們的優勢還是明顯的。只要消除了糧道的威脅,大賀部落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但這仗並不是大賀氏想打就打,想停就停的。沈萬達的心思就是,定州既然成了插在遼軍背後的一把刀。那就使勁折騰吧!但也不能瞎折騰,糧道就是遼軍命脈,掐住了它就等於卡住了遼軍脖子,咽氣是遲早的事。所以他安排了所有的騎兵讓兩個兒子率領,專門襲擊遼軍的運糧隊。現在遼軍又派兵來攻打定州城,說明他的戰術湊效了。而且現在定州已經緩過勁來了,哪能讓遠道而來的遙輦氏過得安穩呢?所以定州的宋軍不斷主動出城襲擊遼軍。把遼軍攪的是片刻不得安寧。
賀志簫那邊的戰況也不理想,因為初來乍到,地形不熟,在幾次交鋒中損兵折將,吃盡苦頭。再這樣下去誰先被剿滅還不一定呢?
大賀首領心裡清楚,當初各部落首領在臨潢府商討招駙馬之事的時候。太後想拉攏他,無非就是因為自己部落的實力強大,而且看上去也算聽話。現在遙輦氏已經在定州栽了跟頭,又發生了內鬥。太後的心頭大患沒有了,大賀氏最大的競爭對手也沒有了。接下來太後該擔心的就是他大賀氏了,所以他就被派到這定州來了,看來太後對自己也是不放心吶!既然太後顧忌的是他的實力,那他就更應該儲存實力。而不是像遙輦氏一樣自廢武功,落得個任人擺布的下場。
有了這個想法以後,遙輦首領不但不主動與宋軍交戰,甚至有了退兵的打算。因為與其在定州這裡賣力不討好,還不如早點回家,避免更多的傷亡。就在他即將做出退兵決定的時候,太後的懿旨到了,他能不激動嗎?因為大賀氏一旦先退兵,那大賀部落就成了逃兵,雖然部落的實力得以保全,但部落的聲譽會一落千丈,兒子的駙馬夢也會隨之破滅。這正是他衡量已久,遲遲拿不定主意的原因。現在有了停戰的詔書,他大賀氏就解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