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已經知道寧順郡主回來之事。
外命婦透過封夫人也知道了寧順郡主遇難後的大概情況。
太后當初的話已經立不住腳。
寧順郡主要是福淺命薄,她怎麼可能大難不死?
雖說在外頭吃了些苦,還嫁給個村夫,但至少人清白的活著,最後還一家團聚,添丁帶口。
除了低嫁,並無大不妥。
至於命中帶煞招致天譴,更是無稽之談。
她平安的活著回來就是打了太后的臉。
如果不是寧順郡主,太后這樣針對任何其他貴女,無人能反抗。
但寧順郡主不同,她活著回來,太后的處境就會極其尷尬,靠強詞生拗再難服眾。
畢竟寧順郡主的身後不但有長公主符首輔,還有一個從小就疼她的皇帝。
華雍殿裡的太后,雖然穿著棗紅色金絲繡萬福的雲錦新衣,金釵鳳珠點翠搖,綠玉明珠壓襟旁,看起來華貴異常,卻毫無過年節來到喜慶之色。
她臉色陰沉的看著殿中交頭接耳的命婦,覺得她們都是在議論自己為了堵住悠悠眾口,不惜汙衊,詛咒遇難的寧順郡主。
太后黑著臉,氣氛自然壓抑得很。
加上長公主一家姍姍來遲,本就不舒坦的太后蘊藏火氣。
大家都感覺到,今日的除夕宴,恐怕不太好消化。
王皇后刻意寬慰太后“長公主和寧順郡主定然是有要事才晚來,母后不必勞氣,今日大年節,該高興的除舊迎新才對。”
太后冷聲回她“再大的事,還能大得過入宮覲見參加宮宴?
不過就是不把人放眼裡,哀家看啊,有些人持著偏寵是越來越目中無人了。”
底下的眾人,都不敢附和太后的話。
與往時的追捧有著明顯的謹慎。
畢竟,都不是傻的。
今日,太后恐怕要面臨一場公開的言論戰,就看誰能壓得過誰。
在沒有明朗前,最好不要輕易摻和。
皇后和順著眉眼答“長公主和寧順郡主一向得皇上厚愛,這是我等臣妾比不了的,那麼多年都如此,母后就不必計較了。”
“哼,若是哀家無動於衷,這大昭還不得被那些禍國殃民的人給害了。”
“母后這是說誰禍國殃民呢?如此大罪該立馬誅她九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