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壁泉在城外二三十里地的一處山谷裡。
山谷外有個陳舊的觀音寺,來此處運山泉水的馬車皆存放在觀音寺外面,有寺廟的姑子幫忙看守,自然,是要付辛苦費的。
每輛馬車的看守費十五文錢,觀音寺靠著這個每月有幾兩銀子的進項。
這項收益主要用於照顧寺廟收養的一些孤兒。
沒錯,觀音寺不但是供奉觀音菩薩的寺廟,也是一所孤兒照應堂。
裡面收養的孤兒小的才幾個月大,大的不超過十二歲。
超過十二歲就要離開觀音寺,另謀生路。
觀音寺以照應堂出名,很得一些有善心的信眾照拂,香火不旺卻不斷。
鄔二郎把馬車存放到觀音寺後,就帶著綰娘進山。
從觀音寺到影壁泉還有三四里的山路。
鄔二郎拎著水桶,水桶裡還塞著一個包裹。
包裹裝的是周大娘為他們準備的野餐食物,怕他們路上肚子餓特意準備了一大包的東西。
兩人牽著手走在有些崎嶇的山道上。
有好水的地方肯定是好山,好山自然奇貌險峻。
所以要喝上影壁泉的水,也非易事。
走了二里多的山路,綰娘就冒汗了,她掏出巾帕在帷帽裡擦臉上的細汗,有些氣喘的道“山險道折,好水果然都是藏於深山。”
她沒想到這山泉藏得如此之深,道路曲折不算,還山高陡峭。
鄔二郎知道她身體還虛弱,所以走得很慢,後頭的一波人趕超他們,到前頭去了。
他陪著她拐到一處寬敞點的地方,讓她坐下來休息。
“我們是出來散心,順便打山泉水而已,不著急,累了就歇會。”
“嗯,歇一會我們再接著走。”累是累,但是綰娘出點汗反而覺得神清氣爽。
前後沒人,她撩起帽紗看起了周圍的山景,驚歎道“這裡的山好險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