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賣鹽,還得靠人脈和推銷和廣告。
就這一套小連招下來,不把這批鹽商打得暈頭轉向!?
晚上,秦起吃過了晚飯,休息一會,便拿著長槍到了村外新建的校場活動活動筋骨。
村內的鄉軍數量越來越多,也需要一個專門練兵的地方。
秦起手裡現在最不缺的,就是地皮。
校場建在村頭外平地之上,那邊本是荒廢的耕土,土質不太好秦起就不用了。
同時旁邊就是一片小小的山林,起伏的山包也能給鄉軍做體能訓練。
這地方離鐵匠鋪木匠鋪有點遠,正好軍工分開,秦起還是比較滿意的。
一來到校場,熱烈的呼和聲如同浪潮般湧入秦起耳朵。
自從來了村裡,包吃包住,這群鄉軍的訓練熱情自然也是高漲。
尤其是那群新來的,聽著前輩講如何在秦起的指揮下,亂殺那批真遼蠻子,更是熱血沸騰。
訓練起來再苦再累都不會喊了。
見到秦起過來,在校場訓練的北庭家兩兄弟頓時眉開眼笑。
秦起終於來檢閱他們二人的工作成果了。
殊不知,秦起只是過來活動活動筋骨。
“秦兄弟,你教的鴛鴦陣,我們已經訓練熟了,你要不要看看?”
“是麼,那我得看看。”
秦起雙手一抱,叫來袁煥所指揮的村民民兵,二者便演練了起來。
塔盾,狼筅,長矛。
這三個東西配在一起,本就是鴛鴦陣的雛形。
只是當時對抗真遼人時,秦起還沒來得及訓練。
等北庭家兩兄弟過來,秦起便直接將鴛鴦陣教給了他們,讓他們去訓練。
所謂鴛鴦陣,其實就跟秦起之前用的布袋陣差不多,是一個極其講究配合的陣法,以掩殺為主。
一陣共有十二人,第一人為隊長,需要一定的判斷指揮能力,站在陣前。
隊長配長刀,主要是觀察時局,指揮小隊,和補刀殺掉未死絕的敵人。
往後二人,各持塔盾兩面,配木質標槍。主要任務是根據情況應對,組建防線,為隊友抵擋箭矢,空餘時可用標槍投擲殺敵。
再往後四人,持狼筅,主要是掩殺反騎。
再後也是四人,持長槍,是主攻手,在狼筅的掩護下,利用長矛刺擊殺敵。
隊尾一人,乃是隊伍的火頭兵,負責糧食補給後勤傳令,秦起又改進新增了配備輕弩一隻,具備一定的遠端打擊能力。
如此十二人為一陣,五陣六十人為一曲。
然後,五曲三百人為一部、五部一千五百人為一營、五營七千五百人為一師。
秦起並沒有直接採用大周軍制,而是自己造了一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