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災已經過去六七日,眼見著就剩下疏通河道這事還沒有著落,書林此時也是頗為抓狂,堵塞的河道兩邊盡是高山和堅硬的岩石,想引流根本沒有辦法,而那段阻塞的峽谷也早已被泥沙河石填得滿滿當當,要疏通也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在阻塞處放人下去用鋤頭刨、木棍翹、鏨子敲,但此法頗費人力。
好在不久李老爺就帶著百來十號人趕來了,全都是長石、關壩以及竹峪附近的男子,當聽說縣城被淹,鄉親們都說救急不救窮,於是家家戶戶都抽出了一到兩名人力,土八哥和大牛父子也跟著來了,說這救人於水火的大事,不能少了自己。書林大喜,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大家,大家看著下面那石木泥沙混雜的地方,頗為擔心阻塞之處不牢實會崩塌引發危險,正猶豫間,只見土八哥二話不說,身上套了一根麻繩,另一頭讓大牛系在樹幹上,順著繩子就下去了,接著他讓人扔了鋤頭下去,拿著工具就開刨,刨了十幾下後就朝上面大喊:“牢實得很,都下來吧!”,眾人見此,也都繫了麻繩下去。人多力量大,只見百來十號人一字排開從下往上刨,一個下午就刨開了條百來米長、三四米寬、一米多深的缺口,隨著刨開最後一小段距離,一股渾水很快就衝了出來,人們不敢再靠近,只得等水位降下去再繼續。如此反反覆覆,五六天時間,水位降了十多米。
看著水位越來越低,一行人的膽量也越來越大了,他們把洩洪溝渠拓深到了兩三米深,並推掉了邊上的多餘沙石,不消幾日,水位就明顯降了下去。最後幾日,碰到了好多大石頭,眾人合力翹都翹不動,只得拿來鏨子鏨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再清理。當把阻塞的樹幹去掉,很多沙石就順著水流流走了,河道也終於通了。
李老爺見河道已疏通,就趕忙帶著一行人向志遠和書林辭別:“志遠兄弟、書林兄弟,秋收在即,我等必須回去幫忙,保障今年秋收順順利利,好有多餘糧食接濟鄉民!”,志遠、書林也很是感激李老爺的大仁大義:“仁遠兄弟,一路保重!我們替受災鄉民感謝大家的傾力相助了!”,說完,一行人就匆匆忙忙地離開了。
第二日,洪水已退去,志遠、書林趕緊過河去到另一面山上尋找周杰,順著倉庫往上走,果然看見他正在山峰下一個棚子裡煮粥。原來大雨第二天晚上,他看著不斷上漲的水位,就斷定下游堵住了,於是趕緊找人繼續運著倉庫裡的大米、食鹽、布匹等物資上了山,一行人也就躲過了一劫,靠著運上來的大米,這幾日一行人倒是沒有吃苦頭。看見志遠和書林上來了,周杰趕忙迎了過去,得知兩人這幾日都掛念著自己,很是高興欣慰。書林見周杰無恙,就聊起了鄉鄰們糧食殆盡、房屋被毀、無衣無被等情況,周杰知道後,當即決定這兩日就帶著商隊再出一次川,去鎮巴和西鄉買回急需的物資,又仔細算了下時間,估計來回要二十來天。志遠擔心要去這麼久,這麼多人的吃穿用度都不好解決,也決定乾脆這幾日帶著一眾受災鄉民上芭粽山安置,那裡物產豐富、隨便挖點野菜打點野物,鄉鄰們再接濟下,就能輕鬆熬過去,而且山上藥材極多,也不怕有個感冒什麼的小病。
當一行人下山來後,看到後河下游衝來了一個百來噸重的大石頭,一大群人正圍著這石頭,七嘴八舌的議論著什麼,三人趕緊往裡擠了進去。才發現這石頭有一個門洞大小的天然孔洞,洞內有一個墓室大小的空間,一位老太爺正安詳的躺在這石頭中間。眾人無不稱奇,三人也覺得稀罕得很,正向周圍人打聽是誰家老太爺,這時就傳來了一陣老老少少悲痛欲絕的哭聲,是老太爺的家人們聽到訊息趕來了。當一群人看到老太爺如此安詳的躺在這大石頭中後,也驚詫不已,這的確就是一座天生的石墓,而且陰涼舒適,這麼多天屍身也沒有腫脹腐爛,估摸著這老太爺自己找到了這麼一個好地方,所以才走得如此安詳。這時周圍的人就七嘴八舌說道:“老張家,你們家老爺子自己選了這麼個好地方,最好順了他老人家心願,就此埋葬為好!”,也有人說道:“這石墓來得怪異,人在裡面不腐不爛,不能入土為安,怕對子孫不利啊!”,也有人說道:“都說入土為安,這石墓畢竟是在河道中,只要漲水就會泡在水中,這樣做會不會被老人家抱怨呢?”。眾人只顧著爭論,書林卻對不腐不爛四字頗感興趣,他圍繞著大石頭不停的觀察,卻始終想不明白為何?他測量了門洞和內部孔洞大小,又在大石頭上敲下一小塊石頭放進了隨身攜帶的包袱。
正在眾人爭得不可開交之時,老張家人還是決定就地埋葬,他們覺得老爺子走得安詳,說明頗為喜愛這個地方,就應該順遂了老爺子的心願。眾人幫著搬來很多石頭堵住了門洞,又翹來幾塊大石頭壓在上面,一座天然的墳墓就此完成。張家人在墳前拜了又拜後,才依依不捨離開,卻沒想到後來這張老爺子跟河妖扯上了關係,遭致了後面一系列是非。
喜歡川東往事請大家收藏:()川東往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