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遠和周杰一行人賣完錦,已臨近除夕,各大商鋪掌櫃、賬房先生和小二們都要回家團聚,紛紛開始閉店歇業,很多米鋪也早已賣光了米,早早打了烊。看著昔日繁華的街道瞬間空蕩蕩,志遠不禁愁上心頭,原本以為賣了錦,就能馬上買了大米回去,卻沒想到眾商家都關了門,如此一來,買米之事就得拖到正月開了春,但是開春再走,時間就晚了。看著志遠愁苦的樣子,周杰說道:“此事估計還得著落在那幫徽商身上,他們幾乎控制著江南的大米買賣。待我託點熟人關係去打聽打聽”。
不消一日就有了訊息,周杰帶著志遠一起拜見了還留在京城的米商胡老闆,這個胡老闆為人頗講信義,說到的事情絕對辦到,因此跟很多浙江商幫相熟,也多有生意往來。這個胡老闆也聽說了周杰所託之事,正巧他在京城和天津的倉庫還有餘糧,基本能湊夠10萬斤大米,正好能解燃眉之急,但是除夕將至,走夫販卒都要跟家人團聚,車伕也不願接活,這運費自然就翻了倍。兩人沉思片刻,覺得還是即刻出發,免得路上遇到什麼意外耽誤了時間,讓鄉親們餓肚子。於是話不多說,幾人當即就定下了契約,約定胡老闆三個月內將10萬斤大米送到太平縣,米錢1000兩,運費1000兩,共計2000兩。兩人交了定金後,就回客棧等著胡老闆的訊息。
這日突然來了一孫姓老闆,原來是周杰的故人,志遠趕忙給孫老闆讓了座,倒了茶水奉上。孫老闆痛心地問周杰道:“幾年了,都沒有你的訊息。只知道你去蜀地了,你現在做何營生呢?”,只見周杰遮遮捂捂地說道:“主要就做這蜀錦生意啊!”,這人自言自語道:“那就好那就好!我們問你家裡人,都說是去蜀地了,再細問,都不知道具體在哪裡?看著你現在長大成人有出息了,我們也就安心了”。
經過交談,志遠才知道孫老闆是周杰保姆家的孩子。
這周杰本是寧波一富庶鹽商的長子,家裡高宅深院僕從無數。他娘姓張,和他爹從小是青梅竹馬,感情甚好,但是在周杰六歲那年,張夫人不幸感染風寒,去世前給周杰的兩位保姆,每人一次性發了500兩銀子的酬勞,拜託她們好好照顧周杰直至長大成人。看著夫人平日待自己不薄,又一次性支付了多年的報酬,這兩保姆就答應留了下來。從此兢兢業業的照顧著周杰長大,勝似親生母子。
但是好景不長,他爹不久就續絃了一位夫人,這夫人接連生下了好幾個兒子和女兒,頗受他爹喜愛,於是新夫人地位穩固、獨攬家裡大權。從此家裡大大小小、老老少少都唯夫人馬首是瞻,也刻意忽略著周杰的成長和教導,到了該讀書的年紀也不找先生教他識書認字,吃穿待遇更是差人幾等,後來還嫌他大少爺脾氣不改,老跟幾位弟弟爭吵,就把他從前院趕到了後院偏房居住。話說那前院亭臺樓榭頗為風光,但是後院就是堆放雜物以及僕役居住的地方,低矮潮溼。自從進了後院,彷彿周家就跟這院子斷絕了關係,少有人來,只是每年年關的時候,兩位保姆去領一年的花銷銀兩。這兩位保姆還算有良心,花錢請了一位先生教他讀書認字,又把後院清理打掃種上花草樹木,請人把門窗重新刷了漆、糊上了紙,也勉強能夠過日子。
等到周杰成年,按照當地習俗,就要出去學習做生意謀生路。但是周家老爺一心撲在幾個小兒子身上,哪有心思管周杰。好在兩位保姆自從拿了夫人給的500兩銀子也沒有亂花,回家不僅修建了房屋,還置辦了不少田地,看著有餘錢,又讓其中幾個兒子跟著別人一起闖蕩做生意,也逐漸事業有成,積累下了一份家業。想到夫人對她們的恩情,兩個保姆時常教導兒子們,要把周杰當成他們的親弟弟對待,好生照料。看到周杰成年,就讓他們帶著弟弟一起走南闖北學習經商之道,於是各類公館會送就留下了周杰的足跡。
但是不幸的是,由於年老生病,兩位保姆在周杰二十歲那年相繼離世。周杰一時不知所措,又氣又悲,氣老天爺不公,氣他爹薄情寡義,這些年對他不管不顧;悲他孃親早逝,也悲他最親近的保姆也走了。於是衝進前院就大鬧了一場,那位夫人不屑的給周老爺說道:“無才無能之人,能做什麼營生哦,給他兩千兩銀子,去蜀地販趟鹽,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不就知道了嗎?”
蜀地偏遠難行,還有各類匪禍天災接連不斷,此行必是風險極大,有去無回。周杰年輕氣盛,不知是計,想著要爭口氣,就接下了這個挑釁。沒成想,剛到蜀地不久,就遇上暴雨山洪,把所有鹽衝沒了。所幸人沒有傷著,但是已身無分文,自己也覺得無臉回去,就逗留在此地,想著有朝一日父親想起自己,總會派人來尋,別人家都是生要見人死要見屍,自己作為長子失蹤了,至少要派個人來收屍的吧。但是幾年過去,一個人影兒都沒有,周杰也覺得無比失落,對於周家,他已經沒有任何親情的留戀了。
聞此,志遠也哀嘆一聲:“真沒有想到世上竟有如此親情寡淡、人情薄涼之人,怪不得周杰不願意回去!”。孫老闆問周杰是否願意回自己家,周杰答道:“承蒙幾位哥哥這些年照顧掛念,恩情今生難報。我這幾年一直在蜀地太平縣謀生,早已把那裡當成了家。有志遠兄照拂,請各位哥哥放心就是。”聽此,孫老闆又叮囑了些事才離去。
喜歡川東往事請大家收藏:()川東往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