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135 白袍將軍,扶不起的阿鬥
·
虎牢關是洛陽的東大門,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守將爾朱世隆棄關而逃,洛陽聞風而動,城中再次爆發逃亡潮。
陳慶之兵鋒直指洛陽,孝莊帝元子攸大驚失色,召叢集臣商議對策。
有人勸他到長安避禍。中書舍人高道穆反對,他說:“關中已經荒廢很久了,陛下怎麼可以到哪裡去呢?元顥只有區區幾千人,只是趁虛而入,這主要是因為朝廷所用非人的緣故,才導致今天的局面。
陛下如果親自率領六軍出征,重金招募勇士,背城一戰,臣等拼死血戰,定能大破元顥。萬一勝負難測,陛下可以北渡黃河,召大將軍元天穆、大丞相爾朱榮帶兵勤王,必定大獲全勝,這才是萬全之策呀!”
元子攸冷笑一聲,心想,這種流血犧牲的機會還是留給爾朱榮吧!
·
元子攸命人連夜開啟城門。僅帶數百親信護衛,渡過黃河逃往河內今河南焦作地區),杜小鳳便被他隱藏在護衛之中。
文武百官都不知道皇上已經逃走了,逃過黃河後,孝莊帝連下幾十道詔書要求各地將領立即發兵平叛。
這時候大家才知道孝莊帝逃到了山西長子避難。
·
洛陽城中的臨淮王元彧、安豐王元延明等人封存府庫,準備法駕依仗,出城迎接元顥進城。
元顥進宮後,改元建武,大赦天下。封陳慶之為侍中、車騎大將軍,增邑萬戶。
·
元顥畢竟是孝文帝的侄兒,是根正苗紅的元氏宗親。
因此洛陽城裡的達官貴族並沒有大規模逃亡,和上次爾朱榮進京時的情況明顯不同。後宮的嬪妃、侍衛甚至一個都不缺,相比孝莊帝元子攸,元顥做皇帝也沒有什麼不可以。因為元子攸的父親彭城王元勰是孝文帝的六弟,元顥的父親北海王元祥是孝文帝的七弟,元子攸和元顥是堂兄弟的關系,這樣看來誰當皇帝都一樣。
·
元顥進入洛陽後,遠在晉陽的爾朱榮坐不住了,他下令親信元天穆率領四萬大軍猛攻虎牢關,陳慶之出兵迎戰,元天穆派費穆領兵兩萬攻打虎牢關,自己駐紮在黃河邊觀望。
費穆的兩萬大軍日夜猛攻,陳慶之兵少將寡,逐漸有點頂不住。
就在這關鍵時刻,黃河邊的元天穆由於不清楚情況,加上膽怯,捲起兵馬,渡黃河逃走了。
費穆聞訊,一下子洩氣了,他斷定自己孤立無援,沒有勝算,幹脆投降了陳慶之。
陳慶之趁機掃蕩大梁、梁國等地,以七千精兵橫行數千裡,攻取了三十二座城,所向皆克,威名遠揚。
當時北魏的大街小巷流傳著這樣的歌謠:
名軍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陳慶之和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所向披靡。
也就是說,別管你多牛,有多少人,碰上這支部隊最好繞開走。陳慶之又以7000之眾,從銍縣至洛陽,前後作戰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