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宗的言論事無鉅細的走進了李世民的御書房內,當看見來年必有大災的預測之後,這位威嚴的帝王有些遲疑。
追問身邊的內侍,得以肯定的反饋,並沒有奏摺報上來。
“越發的荒唐了!”李世民語氣沉重,道:“打雷下雨本是上天之威,若是人為製造,還了得?”
有些心驚膽戰的將這秘折丟到了一旁,他的考慮另外一件事。
說來也真讓人擔心,這個秋天實在太過於反常,尤其到了中秋,地也如那劉華所言併為凍,長此以往下去,會不會預言成真?
“陛下,以老奴所見!郡王此舉有些孟浪了,所謂君子不以背後論事,蕭相雖說在這事上有所偏頗,但也本著為陛下分憂而為。”
魏老太監也是武德舊人,自然是偏向於蕭瑀,見縫插針的美言幾句也算是相互幫助。
李世民不為所動的撇了魏老太監一眼,沒有說話。
就是這麼一個眼神,讓老太監全身發毛。
伴君如伴虎,當今這位陛下,越發的讓人難以猜測了。
“今天就到這裡!”
李世民起身便走,魏老太監連忙跟上,直達後宮。
長孫皇后在太監的稟報下連忙出迎,起身後看了一眼皇帝,見他臉色雖然如常,但眼眸深處有一些陰沉,就清楚皇帝的心情不太好。
不動聲色的屏退了下人,親手端來了羹湯放在了桌子上,笑道:“陛下日理萬機,難得來我這裡一趟,這也是中午熬的,火候剛剛好!”
李世民哈哈一笑,道:“那可真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朕有這個口福。”
“看陛下說的,只要您喜歡,臣妾倒是希望天天做給陛下吃。”
看著長孫皇后的哀怨,李世民目光躲閃的嘆了一口氣,心情莫名的虧欠了起來。想他做秦王的那會,雖說日子總過的提心吊膽,但好在時間比較多,夫妻二人能長相廝守。
如今……
“觀音婢,朕是把事情看的太簡單了些,那些寒門子弟看來也達不到期望,長此以往下去,這天下終究會國將不國啊!”
在李世民的眼裡,感情這東西已經不是生活必需品。他所擔心的,有突厥,有高麗,有已經煙消雲散的太子黨,也有武德舊人,但偏偏沒有兒女私情。
“豪門世家數百年屹立不倒,可不是隨便的一個法子就能解決!陛下也是急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解決也要徐徐圖之。”
長孫皇后看待問題總是那樣的一針見血,所謂科舉無非就是打破世家豪門對官場朝堂的壟斷,但上有政策下必有對策。這些無孔不入的豪門世家怎可能輕易將到手的權利放手?不僅僅派遣自家子弟參加科舉,同時花大力氣籠絡寒門子弟,算是徹底的破了皇帝這一手。
“算了,不說這事了!”李世民略顯煩躁,擺了擺手一本正經的問道:“倒是皇后你這邊對那叫劉華的孩子,可否有關注?”
長孫皇后聞言輕笑,道:“看來陛下是急了,以臣妾看來這事反而要順其自然。如今皇兄陪在那孩子身邊,不會有事的!臣妾聽聞那孩子在西城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日子過的好不愜意。”
“哈哈……不過……你雖顧忌著皇兄的感受,但也不可對於有些事情掉以輕心,我怕時日久了那孩子少了管束,越發的沒了規矩。”
李世民這話讓長孫皇后一愣,雖不知道這些日子劉華又折騰了什麼么蛾子,但貌似已經達到了讓李世民在意的地步。
“那改日臣妾讓知節家的孩子陪同太子走一趟,免得讓陛下認為臣妾不知輕重。”
“這樣也好!”李世民想了想,點頭道:“他三人年級相仿,比較有共同語言,再者,這些日子的長安可不咋消停,太子也是無心讀書混跡於煙花之地。”
這已經是李世民對太子不滿的苛責了,長孫皇后聽聞之後難免心中忐忑。
帝王善於猜忌,太子以弱冠之齡折交於士林,以父母的眼光而言無非就是多交幾個朋友,但是在帝王眼裡,就變成了拉幫結派。
但到了此時,反而不好替太子說話,一旦開了口,就變成了維護太子,這是大忌。
“皇后你也別多心,你我夫妻還沒到彼此猜忌的地步。朕只是不滿於太子無心學業,讓那些老師們寒了心。”李世民一眼便看出了長孫皇后的心思,坦誠地說了一句。
不說這話還好,一說之後長孫皇后越發的警惕。
李世民什麼尿性,能逃過她這個枕邊人?若說這個天下誰最瞭解這位皇帝,絕對不是那些臣子,也絕對不是被關起來的李淵,而是她長孫。
多年的隱忍讓這位帝王變得深沉,在取得成功之後也沒有大肆殺戮去報復,內心深處的那份戾氣自然得不到宣洩,積攢的久了,這帝王也會被壓抑成變態。
“臣妾會警告太子,讓其勉學!”長孫皇后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