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您是為何發愁?”秦浩問道。
“這田裡沒有水裡,再過半個月,就要長稻子。”老農憂愁說道:“葉尖都已微微發黃了,可能要減產了。”
古代是農業國。
這田地裡的莊稼減產,或者絕收,那可是很要命的。
這也是為什麼,老農為何憂心忡忡。
秦浩問道:“老人家,您有多少田?”
“不多,也就六十畝地。”
“確實不多。”
古代的田地,六十畝不算多的。想想一畝平均一兩石的收成,一家人一個季度就靠著這六十畝地生活。還需納稅,想想這種不發達的時代,而且靠天吃飯,所以六十畝地根本就沒有多少。
大戶人家都是幾百畝地,或者上千畝地。
哪都是常有,比比皆是。
“若是減產的話?”秦浩問道。
“那麼我的兩個孫子,其中就有一個讀不了書了。”老農說得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古代,窮人的出路只有兩條。
第一條便是十年寒窗苦讀,考取功名。
第二條便是從軍保衛國家,跟敵人作戰,建立功勳。
無論是十年寒窗,還是從軍上戰場殺敵衛國。
這都是寥寥無幾,能出人頭地的就那麼幾個人。
可是對於窮苦人來說,那都是唯一的希望。
秦浩手一伸,來福立馬從懷裡掏出一個大銀元寶遞給秦浩“爺,這是五十兩。”
“老人家,這是給您孫子的學分。”
“讓他們好好讀書,考取功名,報效國家,為民謀福。”
“謝過恩公。”
老農接過秦浩手裡的銀元寶,眼淚不由得刷刷流了下來。
老農也是厚道之人,秦浩給了他五十兩銀子。見這天色,盛情邀請秦浩到他家。
老農的家是一四合院。
四合院聽上去很體面,可實際上都是黃泥牆,上面才是遮雨的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