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字跡遒勁有力,揮灑自如。
賈瑜等人走近觀看,不禁低聲吟誦。
僅上闕便已愁緒滿溢,令人動容。
張源來更是沉浸其中,春花秋月本是美好景緻,卻在此刻只覺痛苦難當,何時能了?
蘇詩詩走近,看見“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心中猛地一顫!
大隋雖未亡國,但她作為前朝公主,心中那份亡我家國之痛,久久難以忘懷。
此景此情,竟是如此契合。
俞客繼續揮毫潑墨: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寫完最後一字,筆輕輕落下。
二皇子陳豐與燕王陳霆也一同上前觀看,神色各異。
陳霆自幼長於軍伍,雖受皇家禮教薰陶,又有前太子少傅的悉心教導,但對詩詞這類文雅之物並不十分熱衷。
他偏愛的是金戈鐵馬,沙場秋點兵。
相比之下!
二皇子陳豐卻對這首詞感慨良多。
從“上闕開頭的小樓昨夜又東風”那剋制的白描,到“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極致的誇張,一收一放之間,意境渾然天成。
其中流露出的無窮的蒼涼之感。
顯然此人在詩詞上造詣極高,其中上下兩闕工整之際,意像真情流露。
最主要的是!
此詞實在太符合蘇詩詩如今的心景。
陳豐轉身望去,只見蘇詩詩這位如仙子般的人物,竟從美眸中滑落兩行清淚,令人心生憐惜。
俞客抬眼望去,心中不禁感嘆。
美人不虧是美人,即便是哭泣,也如梨花帶雨,更添幾分楚楚動人。
蘇雲到時沒有注意蘇詩詩,而是看向詩詞。
“做的實在太好,今日這首詞怕是要流轉千古而名。”
“幸載,幸載!”
張源來幾人倒是不感新奇,畢竟剛剛謝觀就在此“熱火出爐”好幾首絕佳的詩詞。
蘇詩詩收拾好心情,將條案上的紙張小心翼翼收走。
“觀公子,此詩四百萬兩實在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