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待群芳宴結束!
隨著公孫娘子下臺,下一位抱琴女子款款登臺。
李香君眸光微轉,秀眉輕蹙。
這便是月華軒那位奪了她花魁之位的胡芸娘。
胡芸娘盈盈一禮,廣袖輕拂,落座琴前。
胡芸娘素手輕抬,兩邊司儀報出曲目:“《燕王破陣曲》。“
相傳此曲乃燕王陸沉軍中即興所作,被譽為大燕第一戰歌,後世尊為“樂舞之冠“。
後世乃是凱旋途中,軍中將士歌曰:“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鹹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
歲月流轉,世人感念燕王功德,梨院遂將此曲改編,使之更加貼近民心,於民間廣泛傳唱,每逢祭祀燕王之日,此曲必定響徹雲霄。
胡芸娘別出心裁,將磅礴軍樂融入婉轉琴調。
她自幼浸淫音律,為這屆群芳宴更是苦心孤詣,精心籌備多時。
話音方落,臺下掌聲如潮,經久不息。
治水兩岸更是呼聲震天,響徹雲霄。
琴聲漸起,似千軍萬馬奔騰而來,又如金戈鐵馬踏破長空。
滿座賓客無不屏息凝神,沉浸在這金聲玉振的樂章之中。
琴音穿越千年煙雲,至今仍迴響在每個人的耳畔,激盪著胸膛中的熱血。
李香君凝神細聽,微微頷首:
“這胡芸娘倒是費了心思。《燕王破陣樂》流傳千年,“
“在民間聲望之隆,堪稱樂曲之冠,果然名不虛傳。“
張源來撫掌手掌,“燕王昔日破陣樂,斗酒十千恣歡謔。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
“想當年,燕王每逢破敵,必奏此曲以壯軍威。”
“已經過去了三千年,依舊如此那氣勢磅礴!”
琴聲漸急,似有戰鼓擂動,刀光劍影在弦上流轉。
滿堂賓客如置身沙場功成之後的把歌還,葡萄美酒夜光杯一般。
琴音漸漸而止!
場下氣氛瞬間沸騰,歡呼聲直衝雲霄。
馮雅雅撫掌讚歎:“芸娘此曲,堪稱群芳宴上最出彩之作,且看她如何以定場詩收束。“
周允兒卻蹙眉低語:“她起手時的進拍,似乎亂了分寸。“
“以她的琴藝造詣,不該有此疏漏,不過也不影響其出彩。“
“今日這是怎麼了?“
四方戲臺上,胡芸娘盈盈一禮,朱唇輕啟:
“定場詩題——《水龍吟》。“
竟是詞牌“水龍吟“!
此調又名“水龍吟令“、“豐年瑞“,相傳源自戰國大慶時期的一組古琴曲。
雙調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韻,後段十一句五仄韻。
古人以龍吟喻笛聲,認為龍與水本是一體。
唐代君王儀仗鼓吹,必奏《龍吟聲》。
此調詠志抒懷,既能青樓女子常以此寄情,邊塞將士亦以此壯懷。
胡芸娘款款下臺之際,眸光流轉,似在人群中尋覓著什麼。
一曲《燕王破陣樂》還留下餘音繞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