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正是剛剛於臺上舞劍,風采奪人的公孫娘子。
“公孫姐姐,燕王早已提前呈上。”一旁女子答道。
公孫娘子微微頷首,將手中的輕鋼長劍輕輕置於劍架之上。
此處乃紫瀟閣的退場之地,亦是公孫娘子獨有的私密閣樓。
放眼望去,劍架之後排列著一排劍器,其中不乏汴京之名劍,閃爍著寒光。
公孫娘子步至梳妝檯前,輕輕解開馬尾,一頭烏黑青絲如瀑布般灑落。
貼身丫鬟隨即上前,為其梳理長髮。
公孫娘子並未停歇,而是拿起司儀已收集好的詩詞,慢慢端詳。
她的出身非同一般,父親是軍中正三品武將,母親則是江湖名門之後。
她從小就不愛紅裝,卻喜歡舞槍弄棒,小時候笑著對父親說,想做一個女子將軍。
她在眾多花魁中獨樹一幟,擅長舞劍,她本就家學淵源。
然而,公孫家的命運卻因牽扯到當年“謝家老大與咸和帝那場公案”。
家中父母流放北海道,其餘女子則被充為官妓。
公孫娘子則因美貌過人,被賣入紫瀟閣。
憑藉著過人的姿容與一手紅衣劍舞,公孫娘子開始在汴京聲名鵲起,成為紫瀟閣中的花魁。
又得六皇子燕王的青睞,公孫娘子漸漸成為了紫瀟閣的花魁之首。
這些年來,她從未灰心喪氣,心中始終懷揣著一個願望——為自己贖身,併為父母求得一個“恩准”的身份,求一個家人團聚。
那件公案,實在太過重大,牽扯極廣,乃是九大姓之中不可輕易言說的秘辛。
就連六皇子燕王也無法輕易插手其中。
但公孫娘子透過六皇子的關係,得到了朝中“蘇相”的一句口諭。
蘇相承諾,若她能在這次群芳宴中進入前三,便能換取父母的自由。
正因如此,公孫娘子已多年未出閣,但這次群芳宴她傾盡所有,只為達成心願。
她仔細翻看著燕王早已為她準備好的詩詞,其實這些詩詞她早已一一過目。
前三首詩詞,她心中已有了定奪。
今日購買簪花的金銀也早已準備妥當,然而簪花雖多者為勝,但每位花魁身後的貴人都不缺錢財。
真正的關鍵!
在於書院先生和朝中重臣手中的簪花數量。
他們的投票,才是決定花魁娘子歸屬的天平。
這首定場詩尤為關鍵。
燕王下面的門客其中也有書院先生,其中三首詞也是極為出彩。
剩餘群芳宴上其餘的人所做,都是由司儀送上,然後再有燕王門下的清客先行查閱,以免錯過佳作。
不過!
往年來在群芳宴會少有能稱足的詩詞,畢竟各花魁網羅的才子都是早就得知詩題,已經做足了準備。
公孫娘子隨意翻看了幾首送上來的詩詞,不禁感到有些失望。這些詩詞大多老生常談,缺乏新意,索然無味。
公孫娘子見第二位花魁表演已經到了中場,就是她再次上臺報出今日的三首定場詩。
公孫娘子見此,似乎也沒有滿意的詩詞,已經準備換一套羅衣,把已經原先準備好地位詩詞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