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芸娘手指撥動琴絃,長裙輕擺,風資動人。】
【謝軒凝視著胡芸娘,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念頭,若能得此佳人相伴一生,實乃人生一大幸事。】
【一旦成為胡芸孃的入幕之賓,不僅能抱得美人歸,更能一舉在汴京聲名鵲起,收穫風流才子的美譽。】
【胡芸娘這些年於西鳳樓中積攢的錢財,即便是按照四六分的賬目來算,其數目之巨,也足以令人咋舌。】
【西鳳樓中那些聲名遠播的姑娘們,皆以賣藝為生,守身如玉。除了待價而沽,更是因為西鳳樓背後站著汴京的貴人。】
【九大族的長輩們早已耳提面命,告誡族中子弟,在西鳳樓中切莫滋事生非。】
【汴京十八家之中有三位已經委身他人,其餘都是名花無主。】
【若是有她們垂青,名利雙收也。】
【此時!】
【蘇雲伸出手從盅杯拿下一個紙團。】
【翻看其上寫著“明月”二字,他倒是一笑,已胸有成竹。】
【詠月,是千古不變的話題,不知道多少文人騷客寄以詠志。】
【“這明月是誰所寫?”】
【他看向剩餘三人,張雲芝,李書婉和胡芸娘,心中猜測是誰人出的這題。】
【蘇雲在亭子內履步,走出七步後,看向湖中之倒影的婆娑,眉頭舒展開來。】
【“有了!”】
【他緩緩道:“誰執雲中月,應逐琉光來。臨湖弄姿態,青樽酒未開。”】
【張雲芝聞言,也是輕輕點頭,心中暗自稱讚。她深知蘇雲的才情,在汴京都是有些名聲的,此詩一出,他們五人中,蘇雲的詩作應該是最為出色的。】
【謝軒更是讚道:“蘇兄大才!雲中月與琉璃光彩相映成趣,真是世間美好之物的絕佳寫照。難怪書院的先生們都誇蘇兄有詩才!”】
【胡芸娘也是微微一笑,道:“雲公子此詩,就算是在汴京的中秋詩會上也定能奪得三甲之資。這臨湖弄姿、青樽未開的意境,真是令人陶醉。】
【她打趣道:“還請問雲公子,這臨湖照影的是沉魚落雁的女娥還是醉玉頹山的男子?”】
【蘇雲聽後卻並沒有太理會二人的稱讚,他的目光始終停留在李書婉身上。】
【他想知道,這位才情出眾的女子,自己欽慕的女子對自己的詩作有何評價。】
【李書婉面色沉靜,低頭複誦著他方才所作之詩,彷彿在細細咀嚼其中的韻味。】
【蘇雲僅僅目睹這一場景,臉上便滿面春風,喜不自勝。】
【何其有幸,竟能得見心儀女子吟誦自己的詩篇。】
【張玉芝窺見蘇雲的神情,心中暗自思量,倘若這位蘇府公子知曉今日書婉踏入謝府,實則是為了與謝原的相親之約,不知他會是何等反應,想來定是極為精彩。】
【蘇雲出身顯赫,身為蘇氏第三代中二房之長孫,地位尊崇。】
【其祖父蘇景,書院四先生,如今位居中書令,亦是當朝丞相,權傾朝野,與後宮太后更是有著錯綜複雜的關聯。】
【正因如此,當李家察覺到蘇雲對李書婉的“深情厚意”後,首要之念並非攀附權勢滔天的蘇家,而是選擇了避開。】
【在這權力的漩渦之中,有人渴望藉此一步登天,有人則選擇繞道而行。】
【於是,才有了李書婉與謝原的這樁親事的撮合。】
【讓女兒早點嫁人,斷了蘇雲的念想。】
【胡芸娘奏樂一曲後!】
【你把蘇雲的詩作寫在紙張之上。】
【蘇雲走近一看,眼中還是驚豔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