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今,這一切都將改變。
官府開設借貸,讓寒門子弟得以跨越經濟的門檻,無論是求學問道,還是習武強身,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學文識字?這幾個字很難嗎?”
劉溫輕嘆一聲,搖頭間滿是感慨。
他深知,一旦知識的壟斷被打破,那麼可能就是“燎原之火”。
回望歷史,韓國兩百年宦官之亂的源頭,竟是皇帝的一念之差——教太監讀書識字。
這一舉措,雖初衷難辨,卻無意間開啟了太監的閘門,讓權力的天平開始傾斜。
太監也可當家做主,也可“封王拜侯”。
就算是大楚德滿天下的大儒,推崇的政策還是“愚民”之策。
若百姓真能掙脫愚昧的枷鎖,手握更多的選擇與機遇,那些曾經高高在上的世家大族,怕是再難安睡!
這借貸之策,絕非古時那般將人為奴為婢!
“一年免息,三年低息。”
這短短一句話,撲面而來的英豪氣。
舍千金而不足貴。
昔日!
每當荒年大旱、天災人禍降臨,無助的農民只能忍痛將賴以生存的土地抵押給那些有錢人,以求換取一線生機,這些人就是地主。
在這個時代,知識的門檻高不可攀,貧窮的百姓連讀書識字都成了奢望,更遑論見識京都的繁華與歌舞昇平。
他們的世界,被侷限在狹小的村子和縣城之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重複著祖輩的勞作與命運。
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地主幾代人的努力,很輕易的完成了對周邊所有土地的壟斷。
百姓被迫成為了佃戶,幫地主耕種土地。
這就是“土地兼併”!
而世家大族,則透過土地兼併這一殘酷的手段,不斷鞏固自己的地位與財富。
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力和資源,將百姓牢牢束縛在土地上。
這種土地兼併的現象,如同一張無形的網,將百姓的未來與希望緊緊束縛。
但如今,若是這樣政策出現,這一切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百姓將有機會擺脫貧困與愚昧的束縛,擁有更多的選擇與可能。
這不僅僅是對經濟利益的重新分配,更是對階級壁壘的猛烈衝擊。
若是推行,阻力重重。
何其之難!
乾元若是推行,又將會是再次面臨反叛。
韓楚若是如此,戰亂又將來臨。
天下總歸是世家的天下。
可是若是北地!
劉溫眼中猛然一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