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自掘“墳墓”。
周成不知見到這一串字,突然想起當年在終南山的那一對夫妻。
那一對夫妻帶著還不大孩子,遠赴千里,只為在終南山還願。
兩句話還在耳畔。
“無論少保知道與否,我們夫妻怎麼也得來。”
“我們叫還願!”
周成終於明白了!
為什麼北上多年後,少保辭官修道,而南方那些顯赫的大族卻仍不肯放過他。
原來!
少保的心中,從未有過大慶的一隅之地。
少保的心中是大慶的百姓!
你把百姓放在心中,百姓自然把你高高舉起。
這才是真正的矛盾。
雙方不可化解的“深仇”。
竇固立於一側,心潮難平。
他出身貧寒,卻以堅韌不拔之志,飽讀詩書,滿腹才華,本欲借科舉之路一展宏圖,奈何命運多舛,屢遭挫折,最終無奈落草為寇,步入綠林。
可知!
心中那份對公正的追求從未熄滅。
俞客筆尖輕觸紙面,繼續揮灑著他的見解。
他深知,一個地方乃至一個國家的興衰,除了以民為本這一根本原則外,更需重視人才的培養與利用。
隨著思緒的流淌,俞客在紙上鏗鏘有力地寫下:“興私塾,重人才。”
作為結尾!
然而!
俞客的思考並未止步於此。
只有北地富足才能長治久安!
因此,他繼續寫下:
“有錢!”與“人丁!”
這兩個關鍵詞,揭示了北地發展的另外兩個重要方面。
劉溫在一邊點頭。
現在的幾國的國戰,其中究其根本就是!
一個地方沒有老百姓,那麼任何的政令都沒有施展的機會。
劉溫本,雖身為商人,卻對治國之道有著獨到的見解與策略。
早年!
他求學於楚國大儒門下,不僅深諳商學之道,更精通儒學精髓,這段學術經歷為他日後的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他還曾歷任縣令、知府等官職,積累了豐富的行政經驗,使得他在人情世故,不迂腐也不退讓。
人情得以練達!
劉溫能不帶一金出北地,在朝陵只用了短短不到十年時間,做到了朝陵首富。
他自負陸家軍之中,無人有人能超過他。
就算是“少保”,也不行!
帶兵打仗,他自然拍馬難及,難望項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