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大臣都清楚蕭銘接下來的計劃,而北伐的勝利也助長了朝廷的尚武之風,所以對於戰爭一向報以積極的態度。
應了聲是,龐玉坤告辭離去。
禦書房安靜下來,蕭銘轉身看向了掛在牆上的地圖,現在大渝國北方的大片領土已經歸屬於他,而長江以南他的統治還十分薄弱,而這是他不能容忍的。
不過在挑起戰爭之前他需要繼續加強大渝國的工業水平,生産更加多樣的工業品,其中一些則是對戰爭至關重要的,這便是軍用食品。
此次北伐戰爭中消耗最大的依舊是後勤補給,甚至一些食物在還沒有抵達戰場的時候就已經腐爛,造成極大的浪費,在他看來封建軍隊落後的糧草運輸嚴重掣肘了戰爭的進度。
所以,他很早就萌生了生産軍用食品的想法,比如軍用罐頭食品,因為目前只有這種罐頭食品比較容易實現。
而在當代的歐洲,罐頭的發明則是在1804年,當時一個經營蜜餞食品的法國人發現,密封在玻璃容器裡的食品如果經過適當加熱,便不易變質,他從中受到了很大啟發。
這種辦法,就能較長時間保藏食品而不腐爛變質。
正是有了罐頭食物,歐洲軍隊的長期遠距離作戰才成為事實,可以說能否量産和普及罐頭食品是衡量一個國家軍事力量有無進入現代化的重要指標。
現在蕭銘的軍隊在各方面都在向近代軍隊轉變,這食品自然也要轉變。
想到這裡,他坐下擬定了一份聖旨,要求少府監建立大渝國罐頭生産工坊,並且在罐頭的種類上他也做出了嚴格的要求。
以目前大渝國的情況而言生産牛肉罐頭自然是不可能的,這太浪費,但是依託登州漁業生産鱒魚罐頭,依靠青州府的農業生産土豆罐頭,幹米飯罐頭,幹蔬菜罐頭等還是可以的。
除此之外還要將餅幹和麵包的製造提上日程作為軍用口糧來使用,畢竟兩種東西都是可以儲存一年甚至更久的。
除了罐頭之外,他還下令少府監生産單兵揹包,這樣一來士兵可以攜帶更多的食物,大大減少後勤的壓力,讓軍隊更加適宜於遠徵。
聖旨抵達少府監,身為少府監主官的秦瑞立刻下令組織匠人建立罐頭工坊。
在以前博文學院深造三年之後,他順利接班了父親秦成明的職位,成為大渝國主管工業的官員。
“你現在立刻去一趟玻璃工坊,要求玻璃工坊在登州建設分廠生産玻璃瓶,你負責組織生産揹包,還有你去一趟農務司讓他們配合提供食材,三個月後皇上要見到第一批罐頭食品,快去,快去!”秦瑞一副火急火燎的樣子。
少府監的官員早就習慣了秦瑞的風格,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現在大渝國壓力最大的便是少府監了,隔三岔五皇上就會有一道聖旨過來要求他們調集資源組建工坊。
一有個延誤,秦瑞就被叫到宮中談話,結果就是被蕭銘罵的狗血淋頭。
安排了所有的事情,秦瑞嘆了口氣,他是痛並快忙了一點,但是少府監卻從以前的閑拆變成了炙手可熱的官署,畢竟為了加快工業的建設,少府監被賦予了不少特殊的權利。
這個權利讓他能夠調集一切資源來建立缺失的工業。
根據他的統計,現在大渝國的工業體系中已經有了五十多種工業品,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不過這還不夠,因為皇上給他的全部工業體系名單可是非常複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