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斜躺在座椅上,窗外的陽光讓蕭銘微微眯起來眼睛。
出於直覺,他本能地認為這次英國人必然又會扮演不光彩的角色,而很可能受益的國家就是倭國。
畢竟攪屎棍就是攪屎棍,製造國家矛盾一直是英國擅長的,在當代作為曾經的大英帝國,在這個全世界範圍的殖民地崩潰之前,英國故意在世界範圍內留下了一大堆的地區沖突隱患。
比如當代的印度,本來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治理的計劃不錯,但是他偏偏留下了一個克什米爾地區,從而導致印巴之間的數次沖突。
同時,英國在中國藏南單獨劃定麥克馬洪線,又把大片中國領土劃給印度,這便是現在中印之間領土糾紛的由來。
在中東英國把科威特從伊拉克的一個省變成英國的保護國,後來兩國分別獨立,但還是給伊拉克了一個發動海灣戰爭的藉口。
而最主要的是英國作為歐陸之外的島國,長期奉行“光榮孤立”政策,為防止歐洲大陸崛起一個強大的大國和其爭霸,今天給法國穿個小鞋,明天敲打打德國,搞得歐洲不得安寧。
雖說歐洲大陸的國家之間本身的矛盾才是主要因素,但是和英國煽風點火也逃不開關系的。
對這樣一個自帶攪屎棍光環的國家蕭銘自然是從心裡厭惡的,當然其他歐洲大陸的國家也不是什麼好鳥,對其他種族一直帶著歧視的目光。
放下奏摺,蕭銘陷入了沉思,這次英國戰艦炮擊無畏號不亞於一場戰爭行為,他不是寧有友邦,不與家奴的慈禧,也不會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從他來到這個世界,他就註定要終結西方在世界上的橫行霸道,只是現在大渝國邊患還未解決,高麗和倭國又虎視眈眈,他沒有精力去收拾這些外來客。
不過讓他忍氣吞聲也是不可能的,於是他拿起筆,在奏摺上批複道:“一旦發現該艘英國戰艦,立刻予以擊沉。”
寫完,蕭銘將奏摺交給錢大富,讓他交給驛站送回青州。
錢大富剛走,這時龐玉坤匆匆而來,到了禦書房,他對蕭銘說道,“皇上,牛犇將軍回來了。”
蕭銘聞言大喜,此次戰事大部分的軍隊被抽調走,這青州基本上和一座空城沒有區別,對此蕭銘也是有些心中不安。
現在軍隊回來,他就放心了。
頓了一下,龐玉坤接著說道:“皇上,這次牛犇將軍將趙王父子,趙皇後和十三皇子一併帶回了青州。”
說這話的時候,龐玉坤盯著蕭銘看,畢竟這件事有些敏感。
“趙皇後和十三皇子?”蕭銘忽然嘆了口氣,“你們可真會給朕留難題。”
說罷,蕭銘走出禦書房向議政殿而去,既然牛犇都把人帶回來了,他自然要處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