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使者聞言面露尷尬。
他自然懂得蕭銘的意思,三月份便是種植棉花的時候,現在運來自然含有要挾之意。
因為一旦蕭銘不履行承諾,這一耽擱又得一年之後才能種植棉花了。
在碼頭等了一個時辰,軍工坊將火炮運到。
楚王使者檢查了火炮和彈藥,這才同意民夫上船將棉花種子搬運下去。
蕭銘這次親自來接棉花種子也是因為對棉花這種作物的重視,畢竟棉花可以生産出很多工業産品,這衣服只是其中一件,醫藥方面對棉花的需求同樣很大。
如果棉花這次成功在青州種植,以後青州就不必擔心棉花的來源問題,從此不會再受到楚王的掣肘,影響青州紡織業的發展。
這次楚王送來的棉花,蕭銘直接送到了官莊,又是一年春耕時節,青州軍再次扮演了農民的身份。
現在官莊的土地已經全部耕耘過,下一步只需要把棉花種子撒下去。
“殿下,真的要種植棉花嗎?”
官莊的田埂上,牛犇跟在蕭銘的身後問道。
這棉花一送到官莊,牛犇就帶著士兵過來了。
雖說蕭銘已經和他打過招呼,但是牛犇心裡還是有些遲疑,因為在他看來糧食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六州的糧食生産恢複了一些,去年是盈餘了不少,但現在這個形式說不得會再次因為蠻族動亂起來。
那個時候沒足夠的軍糧可是要命的事情。
“老將軍,這個你就不必擔心了,現在青州的糧不多,但是魏王,楚王,燕王的糧多,這次趁著火炮交易,本王從他們那買了不少糧食儲備起來了。”
牛犇聞言,這次輕輕鬆口氣。
他重農抑商的思想很重,因為常年指揮軍隊打仗,他自然清楚前線斷糧時候的悲哀。
因此,糧食對他來說比什麼都重要。
對於蕭銘現在商農並重的做法,他心裡其實不贊同,只是一個軍隊的將領只需要負責打仗和訓練軍隊,這些政治主張不是他該提的。
現在蕭銘把棉花種子運來,他有點憋不出,但也是隨口問了一下。
得知為了彌補官莊的收成,蕭銘從外地買回糧食,他終於安心了,至少蕭銘還沒有昏了頭。
棉花種子一袋一袋的發下,士兵們拿起種子便灑在了官莊的田地裡。
今年除了青州所屬的官莊,蕭銘和龐玉坤還建立了數個奴隸種植園。
這些種植園今年都不會種植主糧,種的不是棉花,便是甘蔗和油菜。
肥皂,香水,鏡子這些東西雖說能夠賺取一時的暴利,但是普通的白糖,植物油,衣服才是上至權貴,下至百姓都需要的東西。
佔領這個市場將會獲得持久的利潤。
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蕭銘才大膽開拓種植園,在他計劃裡,青州是以大宗商品貿易為基礎的,糧食自給的同時,還會採取大量購買儲存的策略。
從去年開始,各州就開始建立混凝土糧倉,蕭銘的目標是儲備足夠青州百姓三年吃的糧食。
這個目標只是靠封地內的糧食收成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