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五天之後,一套精良的牛力翻車在器械司建造完畢。
龐玉坤望著蕭銘口中的翻車目瞪口呆,此時,由三個大小不同齒輪帶動的翻車在一頭耕牛拉動下,不斷從小清河中將水運到岸上。
而且因為兩頭牛拉動,蕭銘口中的履帶很寬,而且履帶的上的水槽也很深,一次性可以提上來大量的河水,比他見過的任何水車功效都要高數倍。
龐玉坤出身書香門第,祖輩為官,不過只是縣中的小官,也算不得什麼豪族。
自小他從小苦讀詩書,謹遵祖上遺訓,以輔佐明主,安定國家為己任。
只是在長安當了十年的言官,他這種期望漸漸變成了失望。
當今大渝國的官場被門閥士族掌控,沒有靠山的官員若不依附望族,毫無出頭之日,即便有經世之才,也不過被安置在可有可無的職位上。
雖說歷代帝王不斬言官,但是如今,言官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從前,十年中他雖兢兢業業提出百種弊病,但不是被朝臣阻攔,就是蕭文軒根本不理會。
朝臣的之間的結黨營私,大渝國皇權統治的衰弱,讓他漸漸意識到大渝國正在門閥士族這個毒瘤的寄生下快速衰落。
而為了享受太平,在北方蠻族越來越變本加厲的劫掠下,朝堂之上竟是一片和親納貢之聲,每年以增加歲貢的辦法換取一時的和平。
可即便如此,蠻族除了遵守約定不大舉進攻大渝國,但每年依舊少不了一番在邊境的劫掠。
如此種種,再加上如今越演越烈的皇子之爭,龐玉坤似乎看見了不遠的將來,大渝國將會像曾經的代國一樣四分五裂,烽煙四起。
而那時,已經崛起的強大蠻族恐怕會揮師南下在鐵蹄和烈火中將漢人的千秋基業毀於一旦。
為此,他五年前不顧性命之危在朝堂之上痛斥疾呼,試圖喚醒沉醉在繁榮景象中的君王朝臣,但是換來的只是一紙調令,隨齊王之藩。
在青州一晃五年,他以為自己的心已死,守著一個頑劣的王爺只等謝官歸田,但是現在,他忽然感覺到心中熄滅的希望之火似乎正在泛出絲絲火星。
“即便保不住大渝,或許也能保住這青州一隅。”
龐玉坤注視著蕭銘,這兩月這位齊王的改變他看在眼中,若是這位齊王真的換了脾性,將真正是一位賢主,想到此,他不禁微微點頭,嘴角帶上了一絲笑意。
“龐長史,現在你可信了吧。”
蕭銘轉過頭來,見龐玉坤正笑眯眯地看著自己,那種感覺像是被一個老玻璃盯上,他不禁背後一冷。
龐玉坤回過神來,笑道:“殿下大才,下官是輸了,這種牛力翻車若是在封地推廣,對農耕的恢複將極為有利。”